孩子寫功課問題多?提升寫作業效率,爸媽可以這樣教
另外,玩感統黏土也可以有效訓練孩子小肌肉,可以請孩子練習用前三指捏黏土,把黏土拔起來,再用前三指將它搓圓。透過好玩的遊戲輔助,從小鍛鍊孩子未來寫字寫功課的能力。
二、不專心問題
現在很多孩子常有專注力問題,寫個作業常常分心,東摸西摸,專注力持續度明顯不足。一般來說,專注力持續度的時間,六歲應該要有20分鐘。年紀越大要能持續越長時間。如果孩子才坐一下子,就想起來走動。家長就應該要幫孩子設計活動訓練一下了。
◆該如何引導:
常常坐不住怎麼教:
1.在孩子寫功課前請他做開合跳30下,或是跳繩30-50下。運動讓大腦提神醒腦後,接下來就可以比較專心做功課。也是藉由運動的儀式感,讓孩子區分白天上課已經結束,要進入下午寫功課的時間了。
2.要了解孩子能專注的時間,請他將作業分段完成,並記得中間要有讓大腦休息的時間。可以善用計時器,讓孩子能有視覺回饋,增加持續寫完功課的動機。
3.視覺學習偏弱的孩子,在專注力上也會比較吃虧。可以幫孩子鍛鍊視知覺,就能增進讀寫能力,在閱讀的速度也可以變快。像是運用找找看/視覺辨識的書籍(如:趣味的專注力教具),或是神奇魔杖都可以鍛鍊視知覺,來增進專注力。
面對專注力差的孩子,不要去批評他的能力不足,而應該要多「陪伴」,例如:做作業時,家長可以在他們旁邊閱讀,透過陪伴能增加孩子專注的程度和時間。
常常摸東摸西怎麼教:
當孩子開始摸東摸西或是坐兩腳椅時,大人常會覺得怎麼他們又不專心了。慢著!其實孩子是在透過這些方式來讓自己提神,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要到臨界點了,希望能讓大腦可以專心。
因此,如果你要關孩子的一扇窗,就要幫他開一扇門。爸媽希望孩子不要摸東摸西可以寫快一點,就要給孩子其他選擇,從其他方法入手幫助他們提升專注力,像是前述的運動就是好方法。
三、訂正就生氣
有的孩子寫完之後就不想改,覺得浪費自己時間。或是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犯錯,也不能接受別人的指正,情緒管理和耐挫力都不是很好,因此當媽媽告訴孩子要訂正時,小孩就容易情緒反彈很大,以致情緒影響了認知行動表現。
◆該如何引導:
在訂正這件事上,爸媽可以和孩子溝通,問他們,希望爸爸媽媽用什麼方式協助他訂正?是全部寫完再改,還是寫完一小部分就改?要改到什麼程度呢(非常不OK/勉強過關/寫得不錯/寫得很好)?和孩子事先溝通,可以讓孩子比較不會生氣,也可以讓孩子學習自己負責任。
而當孩子表現出厭煩、口氣差時,不急著阻止、糾正,反而要引導自覺,”你有發現你現在好像感到很厭煩?”平時多跟孩子討論當有情緒時,可以如何讓自己冷靜的方法,例如”我發現你吃點東西好像會比較開心”,或許覺得很煩時可以吃點東西,平靜後再出發。
另外可以教孩子預想與檢查,習慣反問孩子,「你覺得這個題目可能有什麼陷阱?這個字可能會容易錯在哪裡?」,孩子越常動腦思考這類問題,在行動時就能做到隨時監測自己表現,並進行修正。
四、怎麼都教不會
有的孩子是讓爸媽很苦惱,講很多遍都還是不會,或者老是錯在同樣的地方。這類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都比較需要加強。
◆該如何引導:
這時可以換人教,像是平常媽媽教不會的概念,可以到假日時請爸爸來教。因為不同人教有不同的方法,很多爸媽都表示這招很管用。
另外也可以分段教,不要把整個題目都唸完才叫他開始解題。可以一句唸完,問孩子,「你能知道這句的意思嗎?」用這樣來鍛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。也許孩子不是教不會,而是他對於題意的理解和媽媽根本不一樣!現在學校每一科都是在考閱讀理解能力,自然、社會、國語都是。因此增進閱讀理解對孩子非常重要。
家長也可以教孩子把文字圖像化,寫作業時需要用到許多知識,將文字步驟化、圖像化的整理,有助於大腦在掘取知識時加快速度,也能增加記憶。
另外,總是記不住的孩子也需要增加閱讀,並練習說出看過的故事,以提升文字的理解能力,幫助記憶。對於較難寫的字,建議拆解部件,善用口訣來記住。
提升寫功課效率,需要家長一起陪同努力
對於孩子來說,寫功課肯定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,爸媽的陪伴,不只能幫助孩子提高專注,也能塑造好的學習環境,給孩子好的身教與模範。另外家長也需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各項能力及感受,若是爸媽常用只注重結果而不是過程的教養方式,會使孩子累積太多挫折經驗,最終失去學習動機。因此,孩子的學習力,不是他們一個人的責任,也和爸媽息息相關哦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