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孩女孩教法大不同!情緒x行為x教養階段表一圖秒懂
男孩的語文處理稍弱,因此長篇大道理在教養上是行不通的,跟這個時期的男孩溝通一定要精簡扼要,最好能步驟化引導,他們比較能記得住交代的事項。此外,同理心的引導也很重要,因此溝通時,一定要面對面,經常引導男孩去觀察他人的表情,體會別人的感受,也有助於團體的融合、人際社交發展。
● 女孩:
幼兒園時期的女孩,很常被大人打扮的像公主一樣。而事實上,這個階段的她們,個性也像公主,她們很需要被主動關注,也會想辦法吸引大人注意自己。此時的女孩心思依舊細膩敏感,認為大人應該都能了解她們的想法,只要不如預期時,就會有情緒,情緒起伏大。
這個階段的女孩在教養上,要多教情緒表達。大人也要多表達自己的感受給孩子聽,讓孩子知道內心話不說出來,沒有人能猜的到。此外,也要增加女孩的探索經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,以削弱習慣被關注、要人陪伴的心態,這部分可以透過指派遊戲任務來練習,例如裝飾復活節彩蛋或尋找彩蛋,讓孩子覺得是一起玩,同時也訓練解決問題能力。
三、小學階段
● 男孩:
男孩天生活動需求較大,而小學要乖乖坐著上課,這對不少男孩子而言是種煎熬。就算真的坐得住,也好像屁股長蟲般,扭來扭去、坐兩腳椅等。這階段男孩自我控制力比女孩弱,很容易被同儕影響,或想玩就忘了理智,容易出現白目行為。
在教養上,滿足男孩的活動需求很重要,除了每天至少30分鐘以上的大肢體活動外,靜態課程也盡量讓男孩有機會起來走動,例如發作業、跑腿都好。在家寫作業時也盡量讓孩子能分段休息。
另外,這階段的男孩喜歡被重視,需要團體存在感,當不知道如何被團體注意到時,可能就會出現更多負向行為來吸引大家的注意。所以大人與其一直告誡孩子「這個不可以…,那個不行…」,倒不如指派任務給孩子,讓孩子覺得他有被他人注意、重視,當覺得被肯定,就會趨向負責。
● 女孩:
這階段女孩早熟,彼此間已經開始在談「誰喜歡誰?」,還會討論「愛情」的話題,也因此,她們會很注重自己形象、情緒敏感,太在意他人言論或批評,而搞得自己情緒受影響,甚至畏縮、沒自信,心事不敢說出口。
小學階段的教養,要跟女孩建立專屬聊天時間,彼此分享今天的遭遇與感受,藉此讓孩子了解,同樣一句話,可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,降低孩子總往負向去思考的情況。當孩子表達內心感受時,建議大人多傾聽,少說教,孩子會更願意說心事。此外要培養興趣,讓女孩有一個情緒抒發的方式,如果興趣也能讓女孩有成就感、自信心就更好了。
四、青春期階段
● 男孩:
說到青春期的男孩,大多會直接聯想到逞兇鬥狠的年輕人,他們衝動,容易因團體而起鬨,甚至有粗暴行為,重視同儕勝過爸媽,體型上與爸媽接近,甚至超越,因此當父母想要用以往管教孩子的方式,掌控青少年,這絕對是行不通的。
故青春期的教養,一定不能在用上對下的方式管教,要讓男孩覺得被信任,才能讓他們更加獨立負責。解決衝動粗暴問題,與其用說教的,不如以身作則,孩子會學習父母控制暴躁情緒的方式。另外他們很需要台階,很多事情建議點到為止,關心而不是干涉,讓孩子知道需要時父母都在很重要。
● 女孩:
青春期的女孩好惡越來越分明,不喜歡就明顯不耐煩,甚至頂嘴,爸媽的關心被當囉嗦,情緒容易暴躁,對父母的態度也越來越不禮貌。
面對青春期女孩,教養只有一個最大的原則,就是當隊友,有共同的目標,例如孩子對烘焙有興趣,媽媽只好一起研究烘焙;孩子喜歡玩switch,假日時全家人可以一起玩,當與孩子是夥伴關係時,孩子對於父母的態度自然不會像刺蝟,也容易在共同努力後,自然而然分享心事呢!
因材施教 給孩子最適合的教養
男孩與女孩,天生性格上就有不同的地方,父母可以根據不同年齡的行為特徵,給予對應的教養方式。並且理解每個孩子個性皆不同,不能用一套標準要求家裡所有兄弟姐妹都要一樣。相信未來爸媽們在面對不同年齡的男女孩時,也更能了解孩子們的想法了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