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老是太依賴人家幫他?4招破解依賴心理
三、生活自理依賴
這多半發生在小一點的孩子,例如,明明會的都要大人幫、要人家餵吃飯,不會自己脫衣服、不會自己穿襪子,也不會想要自己來。當然也可能出現在大一點的孩子,例如吃完飯不收拾,衣服脫了都亂扔,書包亂放,東西用完都不歸位,然後找不到才在找媽媽問。
★可以這樣教:
小小孩依賴的原因,很可能是在討關注,或者是總是把事情想得太困難,因此要留意是否有即時在孩子表現獨立慾望時,給予讚美與鼓勵,讓孩子建立成就感。而在引導生活自理獨立的過程中,盡量將步驟拆解,讓孩子逐步完成,甚至可以孩子做一半,大人做一半,讓孩子覺得有人關注,會更有動力完成。
接著再讓孩子了解到,原來自己是可以做得到的,而且看看身邊的同儕,大家都可以唷!跟大家一樣是不是很棒呢!大孩子的亂丟亂放,要跟孩子約定好最低限度,因為家是共同居住的地方,因此會約定一個時間檢查環境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配區域,訂好標準,約定好後大人自己也要忍耐,不要看不下去就動手幫孩子整理,這樣孩子當然依賴。
四、情感依賴
情感依賴的孩子,特徵就是黏人,對新環境適應困難。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情感上沒有準備好獨立,總是會想抓(黏)著一個人,這個對象可能是爸爸媽媽或者是是老師、朋友。他們的情緒調節有困難,或是處理自己的挫折其實是有一些能力上面的不足。因此常見「魯」、「歡」、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」、「對大人無限用情緒索討」。
★可以這樣教:
要改變這一群孩子,最重要的是要能教導他們可以去覺察自我情緒的狀態,可以透過繪本,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情緒狀態。也可以在生活中,引導孩子認識現在處於什麼樣的情緒。接著要教孩子學習調節情緒,自我安撫,不需要透過別人來協助他情緒穩定。例如當覺得自己很緊張時,可以試著先坐下來,深呼吸,先看看別人怎麼做。當孩子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進步,適應能力也會跟著提升。
注意三種類型的教養,會讓孩子變依賴
當然,除了檢視孩子的能力外,建議爸媽也要檢視一下自己的教養方式,是不是總習慣在孩子身邊盯著才放心?不知不覺成了直升機父母,幫太多讓孩子沒有準備好獨立。或者總是做太多,預先幫孩子都規劃好的割草機父母,因此孩子根本沒有獨立的必要。亦或者是,總是為了孩子好,希望孩子照著父母步調走的控制型父母,掌控太多、限制太多讓孩子覺得乾脆放棄獨立。
適時放手,才能教出有責任感的孩子
我們都是當了父母後才開始學習當父母,愛孩子的心可能有時會讓教養不小心偏向過度保護。因此,建議爸爸媽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要隨時留意孩子的心智發展,適時放手,才能教出有責任感、能獨立、具思考解決能力的孩子。
延伸閱讀: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