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老是講不聽?4原因4教法,讓媽媽不再抓狂
NG3:說要處罰最後都沒罰
處罰包含沒收玩具、禁止使用電腦等,每個家庭有不同的家規,當規矩訂出來後就要好好落實。
NG4:音量都飆高,才能讓孩子聽話
大聲罵也許是最快的方式,但最快的方式卻容易教出講不聽的孩子。其實怕爸爸媽媽吼叫的孩子,成熟速度會更慢。
NG5:生氣時很多威脅話語
威脅話語說多了,孩子也會有樣學樣,會影響他們未來人際互動。而且也會使孩子習慣爸媽都說到沒做到。
這些溝通法,都會讓聽者很不舒服,自然也不想回應。當然問題也有可能出在聽者,例如孩子當下有情緒、過於興奮停不下來,或挫折抑鬱時,孩子自然也講不聽,這就與自我控制力有關了。
◆ 可以這樣教:
1.練習好好溝通,例如我現在真的不想做,我可不可以xxx時候做
2.鍛鍊衝動控制,練習剎車,例如可以多玩衝動控制桌遊。
3.學習情緒調節,生氣、不喜歡,逃避不理無法解決問題,先冷靜再想方法。
原因2 | 注意力及記憶問題
有些孩子常常要講很多遍,或是聽了就忘掉,這通常是聽覺專注力和記憶力出了問題,孩子無法精準篩選到要聽的訊息,所以必須輸入很多遍才能接收到。現在的孩子大約三成有專注力問題,如果孩子的警覺程度不好,沒有意識到大人在跟他說話;說話時環境中有太多雜訊,孩子無法過濾;或孩子正專注於其他訊息,忽略大人的話,都可能演變成爸媽要講很多遍才聽得見。
◆ 可以這樣教:
這樣的孩子需要進行大腦訓練,包含聽覺專注力與記憶力的練習,例如請孩子覆誦、蘿蔔蹲、跟著打拍子等遊戲。另外交代事情時,也要近距離、面對面跟孩子說,並且確定孩子有在聽,四目相交後再說。
提高孩子記憶力也有一些小技巧:
1.練習寫下來、做筆記
2.利用圖像幫助記憶
3.建立聽完就要低聲覆誦,幫助記憶
4.指令步驟化,爸媽給有步驟的指令,或建立孩子將指令轉成步驟的能力
5.做工作記憶的訓練,例如聽媽媽說2+3+5+7,讓孩子算。可以訓練孩子一邊聽一邊儲存。很多孩子就是平時被太多感官資訊轟炸,反應變得較鈍,儲存較慢,多做工作記憶訓練有幫助。
原因3 | 自我感覺良好
很多家庭常有這樣的情境,「爸媽跟孩子說,動作快一點不然會遲到,孩子表示說不會啦,結果果不其然遲到了。」這樣的孩子就是對時間管理、規劃分析、計畫能力自我感覺良好,以致他們容易判斷錯誤,爸媽便會覺得我早就跟你說了,但你就是都講不聽。
跟孩子說,動作快一點不然會遲到,孩子表示說不會啦,結果果不其然遲到了。
◆ 可以這樣教:
可以教他們組織的能力,把計畫寫下來,自己寫時間表。帶著孩子從小學習規畫時間,一起分析,能有效幫助他們有更好的判斷力。
原因4 | 缺乏執行力、沒動機
有的孩子是聽完之後卻不會做,或是做的不一樣,家長常會覺得孩子有點”神經大條”、”老是記不住教訓”等。其實這背後有可能是孩子對這件事缺乏動機,他不曉得為什麼要去做?也可能和孩子本身的執行力有關,不夠謹慎,容易粗心等。
◆ 可以這樣教:
對於這樣的孩子,可以幫他們設定目標、建立成就感。給孩子一個明確能達成的目標,一開始可以先從物質上的獎勵開始,慢慢引起他們對學習,或認真做一件事情的動機。因此,要使孩子產生內在動機,先要給予他一些外在誘因,讓孩子感受得到「原來我是做得到的」「原來我可以」「原來這麼做會讓大家開心」,接著,他才會主動去做這些事。
另外目標的設定,要設短期目標,孩子才容易達到,才會有成就感。而且目標要檢討、要修正,要與孩子共同訂定。譬如當我們說孩子寫完作業就能出去玩,但是發現孩子無法靜下來達成時,就要再訂一個中間的目標,否則孩子覺得目標太遠就會容易放棄。
教養是很深的學問 要教出有自省能力的小孩
從上面可知,當爸媽又被孩子搞到快抓狂時,別只是大聲兇孩子,可以跟孩子表達情緒,和孩子一起學習溝通。同時也了解孩子講不聽的背後根本原因,究竟是專注力記憶力問題?還是孩子太過自我感覺良好?還是他們缺乏執行力跟動機?
也許有人說用罵得比較快,但是這種短時間快速的方法,對孩子長期卻不是正向的影響,容易使孩子更講不聽,教出沒有反省能力的小孩。下次覺得受不了時,別急著罵,記得要對症下藥,才能和孩子一起取得雙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