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容易放棄怎麼辦?培養心理韌性四方法!
來考考各位媽媽們,當孩子一直說「媽媽我不會!」時,該怎麼回答比較好?比較正向呢?
可以這樣說:
◎「我們一起來試試看」-用我們開頭,和孩子建立同伴關係
◎「我也不是一次就會的耶」-讓孩子知道沒有標準答案
◎「我們來看看哪裡不會」-引導孩子學會思考
◎「沒有人規定要會呀」or「沒有人在比賽呀」-增加孩子認知彈性,讓他不要固著於失敗和不行
2 | 能力因素
● 缺乏耐心:
耐心不夠也是導致容易放棄很直覺上的原因。孩子的持續度不好,一件事情花的時間太長,就會開始覺得浮躁、覺得無聊,這都是缺乏耐心孩子的特點。一般來說,專注力持續度的時間,三歲應該要能持續10分鐘;五歲有15分鐘;六歲有20分鐘。各位家長可以幫孩子測一下,目前是否符合標準?
● 專注力差:
包含在學校上課、寫作業或課外學習,很多事情都需要專注,現代很多孩子專注力下降,動不動就會分心,常常還沒做完前一件事就放棄了,又要去做另一件事。或是當孩子察覺到一個活動(例如:畫畫、拼圖…),需要專注比較長的時間時,他就會直接放棄不做,跑給大人追。
● 可以這樣教:
爸媽在教導缺乏耐心的孩子時,可以試著幫他們把任務分段、切割,讓孩子不會覺得這個作業好多,要花好久的時間,而是分成不同的段落,他們只要專注在比較短的時間即可。
另外,也可以根據孩子目前的專注力持續時間,幫他漸進式設計需要專注的活動,像是假設孩子現在只能專注持續5分鐘,那我們可以設計一個8分鐘的活動,在他快放棄時,告訴他再堅持一下下就好。等他練習到可以8分鐘時,再慢慢往上提升。
所以,不要只是告訴孩子「你做完了,就可以出去玩了」,有時候孩子根本無法持續到做完,當孩子發現目標太遠時,就很容易直接放棄。可以請專業人士先評估孩子的專注力持續度,並透過一些教材輔助。在孩子還小時就應該注意這一點,尤其是幼小銜接到大班這兩年很關鍵,會決定未來的專注力!
而面對專注力差的孩子,不要去批評他的能力不足,而應該要多「陪伴」,例如:小的時候陪她們親子共讀、一起遊戲;小學階段做作業時,家長可以在他們旁邊閱讀,透過陪伴能增加孩子專注的程度和時間。
3 | 心理因素
● 預期心理:
完美主義小孩,經常會有預期心理,在還沒開始前就想很多,很擔心如果做不好會怎樣,自己嚇自己,結果就是壓力太大,乾脆就不要做了,導致容易逃避、放棄。
● 怕做不好:
有的孩子是很怕犯錯、怕失敗、怕做不好,他們很在乎別人的眼光,也不能接受自己表現不好,很害怕出糗、害怕尷尬,但其實大多是孩子心理的小劇場。因為怕做了會失敗,所以就乾脆放棄不要開始。
● 可以這樣教:
孩子怕失敗、容易擔心很多、有完美主義,家長要多誇獎過程而不是結果,稱讚孩子時也不要只是說「你好棒」,應該要說出是哪個部分、過程中什麼表現很棒?
並且改變孩子對錯誤的觀感,讓他們知道從錯誤中可以學習到什麼?另外,爸媽也可以透過自身經驗、孩子的生活經驗或偉人故事,引導孩子思考他們成功背後的努力,讓孩子更能體會沒有失敗過怎麼會成功的道理。
4 | 教養因素
● 挫折經驗多:
爸媽的教養也很重要,有的家長在孩子小時候,給他們外在的挫折太高,像是設定過高的目標與期望,導致孩子因挫折經驗過多,將來碰到一點困難就會想逃避,甚至害怕開始一項新的挑戰。
● 缺乏動機:
有些家長因為希望孩子表現更好,會要求孩子反覆做一件事,像是寫完的國字作業一直擦掉重寫,這樣只注重結果而不是過程的教養方式,會使孩子失去學習動機。
另外現在很多孩子因為從小使用3C,接收過多聲光刺激,結果導致他們指對手機、平板感興趣,其他的事物都興致缺缺,覺得無聊。缺乏動機之下,孩子對學習便提不起勁,還沒開始就想放棄。
● 可以這樣教:
挫折經驗多的孩子,家長可以試著降低難度,幫他們建立自信心;或者試著和孩子一起溝通目標,找到他們樂意接受也可以承受的範圍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,就是讓孩子找到成就感,這在上述兩者都很適用,一開始可以先用物質上的鼓勵,來建立孩子的成就感,像是表現優異、很認真準備比賽,便給予他們小禮物獎勵,慢慢的孩子也會找到來自其他事情的成就感,再由成就感帶動他們的學習動機,形成一個正向循環。
另外,對於缺乏學習動機,興趣很窄的孩子,他們喜歡的事情很少,可以幫他們增加生活經驗,或是由父母示範給他們看,讓孩子從旁邊去觀察。就像蘇東坡的父親蘇洵,在蘇東坡還小時,為了讓他們對讀書產生興趣,便會在他們兄弟倆旁邊,拿起一本書津津有味地暢讀,果不其然,年幼的蘇東坡和弟弟蘇轍,也因此對閱讀產生好奇,成功被誘發出學習的動機。
所以對於這類孩子,可以幫助他們廣角學習,多元涉獵不同活動,從中增加他們的學習經驗,引起孩子的動機。
當我們願意去想去討論,就是進步的開始
未來爸媽們在碰到孩子老是說「我不會」、「我不要做了」時,可以試著先觀察,了解孩子容易放棄的原因,並且引導孩子正向思考,陪伴孩子一起學習,多誇獎過程而不是結果,幫助孩子找到成就感。孩子容易放棄絕不是一件不可逆的事,背後也和我們的言教、身教息息相關,需要彼此一起努力哦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