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態度不好,老是對媽媽生氣?教養要注意三件事
★孩子不開心時的情緒教育五原則:
原則一:可以說我好生氣,但不能說我討厭你
原則二:可以表達不喜歡,但不能無禮罵人
原則三:可以宣洩情緒,但不能動手打人
原則四:可以持續溝通,但不能哭鬧不回應
原則五:可以尋求安慰,但不能亂發脾氣
關鍵二、教孩子隊友觀念及練習冷靜方法
孩子態度差,一定是因為存在著一件孩子難解的問題,甚至孩子可能誤以為用情緒就能解決問題,因此,要傳遞給孩子很重要的觀念,「可以有情緒,但用情緒是解決不了問題的」。媽媽是孩子的好隊友,鼓勵孩子跟媽媽一起想辦法,例如當孩子鬧情緒時,可以這樣跟孩子說:
範例(1):我知道你不喜歡,但是你打我,我就沒辦法幫你了!
範例(2):我知道你想要,但是你哭到超大聲,媽媽聽不到你要什麼!
可以透過《暴走小怪獸》中的情緒降溫法寶——11張絕招卡與消滅卡,引導孩子學習冷靜的方法。大人也要堅定立場,讓孩子知道大人不會因為情緒反應而退讓,只有溝通才有機會。此外,不僅是孩子需要冷靜,大人也要記得冷靜自己,不要因為孩子的大小聲、態度差,就立刻對孩子動怒,要知道,當大人大小聲,孩子只會更有情緒,雙方都冷靜才有溝通的機會。
關鍵三、教孩子觀察與同理
讓孩子練習換位思考:「當別人對你用不好的態度時,你的感受會是……」
A.更喜歡對方、會聽對方的話?(X)
B.會不想理會對方,不想答應對方的要求呢?(O)
基本上四歲以上的孩子,就要教懂這個道理,因為這個年紀同理心已經發展了。提醒孩子要想想自己的期望是什麼?要用甚麼方式對待對方,自己的期望才有可能實現呢?
而爸爸媽媽也要隨時警惕,留意自己的溝通方式,我們希望孩子符合我們的要求時,是否也會用大小聲或情緒言語來溝通呢?或是像念經般的說教,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疲勞轟炸,就像是孩子盧大人的行為一般。大人用這樣的方式跟孩子說話,當然會影響了孩子對待大人的態度,畢竟孩子就如同一面鏡子。
因此,提醒爸爸媽媽,跟孩子溝通時要保持三不三要:要講重點、要堅定立場、要有眼神交流;不要情緒威脅(例如你再怎樣我就怎樣)、不要怕哭鬧、不要給太多指令。
適時引導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,可降低壞脾氣及壞習慣
最後,雖說大人多能包容孩子的壞情緒,但孩子用不當的態度就是該適時引導,若都以孩子還小為由而放任,讓孩子習慣,到了大人受不了想糾正時,可能就會有點來不及了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