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壞另一個大人訂的規矩,孩子挑戰行為變更多
十多年來,我們觀察許多家庭的教養,有一件事是非常確定的,孩子變得難教,有部份原因就是「大人標準不一」。當一個大人在管教,堅持孩子該完成規定內的事,另一個大人跳出來破壞,這種孩子長大後的挑戰底限的行為最多,原因有三個:
1、直覺式跟從:
孩子會選擇聽,比較靠近自己標準的大人,因為他們是非判斷還沒發展成熟,所以通常先用直覺跟從。
2、變相思考如何耍賴:
這種不一致的規矩,刺激孩子開始思考如何鑽該做的事漏洞、開始找藉口、耍賴的行為也會變更多。
3、模仿挑戰底限:
孩子會學大人的破壞規矩,也會學大人的硬拗,這就是模仿能力,從4歲後就會愈來愈強。
不要以為這是件小事,我們現在在教的是心智變化很快的孩子,不是從前的孩子,快來看看這篇教養的真相
挑戰底限常成功的孩子,最容易得公主病、王子病
公園裡,一位媽媽因為孩子在亂跑,不斷的吼叫,你再亂跑就被壞人抓走、你再亂跑我就不要帶你出來玩。孩子連看都不看媽一眼,繼續為所欲為。
最後,媽媽說,我數到三,給我停下來,不然就去罰站。孩子似乎動作有變慢了,但依舊調皮搗蛋,也不見媽媽帶他去處罰。
這就是我說的,做不到的處罰,不要輕易說出口;說出口的處罰,就不能隨便說說。
因為,孩子都會聽進去,我們的底限不清楚,反而是造成他們挑戰越來越大底限的兇手。
很多人問我,要是我怎麼處理?我說,我也常遇到啊~但我在第一次他作亂時,我就會蹲下來嚴肅的對他說:”路上車很多,很危險,再亂跑我們就罰站不向前走,我沒有跟你開玩笑!”
如果孩子還繼續,我絕對是說到做到的爸爸,不然你就會淪落為”隨便說說的爸爸”。
為何孩子都只聽老師的?
妳們都問我說,孩子為什麼都聽老師的,不聽爸媽的,其實還有一個秘密,那就是老師會”先傾聽,再責罵”,而對自己的孩子會習慣「先責罵再聽」。這兩個順序一但顛倒,天差地別,後者有四個很不好的影響:
教孩子時,大人別先講道理,未來產生的深遠影響
1.自責的能力發展不出來
孩子覺得反正都會先被罵,於是自責及自我檢討的能力變很弱。
2.孩子升高防衛機制,更不聽
先被罵了,孩子可能會有幾個心理防衛機制,那就是”反正沒有反駁的機會,而且怎麼講大人都覺得是我在狡辯,於是我更生氣不溝通,讓你問不出個所以然我為何這麼做,這就是我的抗議”。
3.教不到同理心
先開罵了,孩子感受到的是”你在乎的是我沒有守規矩,我沒有符合你的期待”,而不是”你在乎的是我的感受”,而不是”從我的立場,了解我的做法”。這樣怎麼可能教出孩子的同理心?都先罵了,不就是大人也沒有先同理?(註:同理並不是原諒)。
4.讓孩子模仿先動情緒
有沒有發現,凡事先開罵,孩子學習模仿的很快,一下子就把指責別人(或弟妹),學的唯妙唯俏;但要養成孩子,先聽再批評的能力,卻要很久很久,甚至有些孩子長大了還不會。
孩子不斷挑戰底限?動怒你就輸了
很多爸媽告訴我,孩子很愛唱反調、挑戰父母底限,愈要他不要做那件事他就愈故意,叫他不要在沙發上跳來跳去,就偏偏要跳,而且還愈跳愈起勁;或是叫孩子在椅子上坐好準備吃晚餐,孩子就故意跑得遠遠的;叫孩子不要說某些難聽的話,還故意多說四五次。怎麼罵都沒用,把爸媽氣的半死。
我聽完,發現家裡面,有很多大人在教孩子時,很没原則,例如「叫他不准吃點心,卻一直再給他“最後一個”!」。
我説:「大人不把原則建立好,孩子混淆了,於是他變得不懂底限在那裡了。」 這是大人有問題,不是孩子有問題!看這篇,父母都要學對孩子訂原則~
1.守住心理的底線
先控制自己的脾氣,不要被孩子激怒,這樣就可以想出辦法來。家長要試著把孩子對你的挑戰視為一種實驗和學習的手段,因為往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在他覺得最有安全感的人身上試探,明白了這一點,就更不要為孩子的叛逆感到沮喪,應該讓自己保持耐心。
2.堅持既定的原則
原則的問題決不讓步,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。父母在教孩子時,其他人可以先離開,無論孩子如何哭鬧,都不能妥協。當孩子照你的要求去做了以後,一定要鼓勵他。
3.偶爾讓孩子做主
孩子有時候會因為試圖證明自己,而有些叛逆的行為,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們常常說「我不要!」,家長可以換策略,給孩子選擇,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,同時也會使衝突有效減少。
比如洗澡的時候,你可以問他是想要氣泡玩具還是水槍,當一起離開操場時,看看他是否願意在回家的路上攜帶人行道粉筆或沙子玩具。雖然唯一的選擇是離開公園,但他可以決定如何離開。
4.批評孩子的行為,而不是孩子個人
不能說“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”。換句話說:媽媽非常不喜歡你這樣做,你自己丟的東西,自己把它撿回來。
5.指令明確
告訴孩子你想要他做什麼,而不是不要做什麼。如果他在吃飯的時候,把腳踩在桌子上,你可以說:請把你的腳放下,你可以在桌子下面活動一下腳嗎?
記住,你對任何負面行為的關注仍然是關注。這個時候尤其要保持冷靜,因為你對此事的反應越大,他就會越是做的起勁。
6.教孩子正確宣洩情緒的方法
如果孩子犯錯,我們就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罵,孩子可能會發更大的一頓脾氣或哭鬧,這樣並沒有真正教到;我通常會教孩子,如果你想生氣,你可以去騎車、你可以去打球、你可以去畫畫、你可以去彈琴,這個時候,就是你自己的時間,你要怎樣,沒有人會管你。
但你握拳要反抗、你打人、或亂摔東西,不是正確的方法,你自己好好想一想,該提醒的我都提醒了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