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妻有不同教養優勢,孩子的成長需要兩個人努力
職業媽咪如何建立寶寶安全感?
許多職業媽咪白天無法陪在寶寶身邊,對寶寶的安全感建立是否會有不良影響呢?王宏哲老師指出,如果白天將寶寶給保母帶,只要時間和人是穩定的,就比較沒有關係,因為在孩子心目中會建立起「她是白天的媽媽」角色的想法,晚上媽媽盡早把寶寶接回家,如果能花一段時間跟他互動、餵個一餐、陪他睡覺,與保母有1:1的相處時間比,媽媽該進行的工作也都有進行,母職的角色也就還算完整,雖然白天和晚上的照顧者不同,但寶寶依舊是可以適應的。此外,慎選保母也很重要!
3.細心的生活照顧與保護
媽媽最棒的部分,其實是在於對寶寶的生活照顧以及保護的部分,會比爸爸更加細心,舉凡孩子發燒生病、尿布濕了、肚子餓了…等,媽媽都能很快發現或注意到,且任何事情都會很快就聯想到孩子,舉例來說,天氣變冷了,媽媽第一件事一定不是幫自己加衣服,而是檢查孩子有沒有穿暖,但是爸爸相對來說則較容易只聯想到幫自己加衣服,忘記有小孩的存在,無論吃飯也好、或其他日常生活照顧也好,男人往往比較容易自顧自地,不像媽咪會隨時留心孩子。
先前小編的朋友就曾發生過一件糗事,足以說明這樣的情況。某天夜裡睡夢中突然發生大地震,小編的男性友人拉著老婆就急著往外衝,竟然忘了自己有個出生不久的寶寶也躺在旁邊,第一個意識到寶寶存在的,總是媽媽。
4.孩子的心理諮商師
楊康臨老師指出,女性一般來說比較敏感,也善於使用言語的方式來溝通,所以媽媽對孩子的大小事情通常會比較了解。校長爸爸黃登漢也表示,孩子一般喜歡和媽媽談心事,在心靈層面的部分,對媽媽的依賴較多,而對爸爸的依賴則偏向遊戲玩耍的部分。
舉例來說,孩子在學校遇到同儕相處問題、不喜歡老師,或不喜歡上學,這種事情跟爸爸講沒什麼用,因為爸爸對這部分的心思沒有那麼細膩敏銳,爸爸可能會說:「這又沒怎樣,討厭的同學就不要理他就好了啊!」、「你不喜歡老師?,為什麼?她有打你嗎?別的同學有像你一樣嗎?」
爸爸比較不會同理、安慰孩子,他甚至會覺得太小題大作了!簡單來說,爸爸不是一個好的心理諮商對象,不太擅於在心靈層面帶領孩子進行探索,這部分媽媽比較願意傾聽孩子,與孩子分享自己類似的經驗,因為她本身也具有這種特質。
教養困境與突破
爸爸、媽媽在育兒及教養過程中,分別容易遇上哪些困難?另一半該如何給予支持與協助?教養專家對於父親與母親的親職角色扮演,有哪些提醒與叮嚀呢?
育兒之路,爸爸不得其門而入
王宏哲老師表示,現代的爸爸往往不是不想幫忙,而是不知道怎麼幫忙,因為爸爸們不像媽媽們是天生的育兒高手,且寶寶的天性又比較喜歡接近媽媽。
但是,也不要在這種重要關頭氣餒、放棄,爸爸如果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多和他互動,孩子也會慢慢地往爸爸那裡靠攏喔!
很多時候,爸爸接近孩子的方法常常是錯誤的,例如:當孩子想睡覺、肚子餓、或情緒不穩時,弄不清楚狀況的爸爸還會走過去,對賴在媽媽身上的寶寶說:「來,爸爸抱抱,我們出去外面玩。」孩子就更討厭爸爸了,覺得:「現在已經很不舒服了,你還來搗亂,你的角色就是要把我和媽媽分開的!」
所以當爸爸有心想參與育兒工作時,媽媽要適時地幫忙推爸爸一把,不要反而給予打擊和否定的語言,這些語言寶寶也會聽進去喔!會更加深「爸爸是討厭鬼」的錯誤連結。
媽媽應該在寶寶開心時,多抱著他跟爸爸一起玩,幫寶寶對爸爸建立多一點好感,如此一來,寶寶從小和爸爸有親密的關係基礎,長大一點之後,爸爸自然而然就能發揮男性帶領孩子遊戲的能力,陪孩子玩一些比較刺激性的體能遊戲。如果孩子從小沒辦法和爸爸接近的話,之後爸爸也很難跟孩子玩得起來。
給爸爸的貼心小叮嚀
1.上了一天班回家固然很累,但還是要協助老婆處理一些家務,並且每天花一點時間逗逗孩子。
2.對寶寶來說,吃是最重要的,以食物來親近寶寶最快,試著餵寶寶吃一點東西吧!
3.盡量支援育兒的工作,給媽媽短暫的喘息時間, 如:2〜3小時的散步假、或和朋友出門逛街聚會,回到家以後的媽媽戰鬥力會不一樣喔!
4.孩子都了解你的喜怒哀樂,所以別在他們面前脫口而出負面的語言,如:「我是爸爸,你怎麼都不找我?」
5.爸爸也試著學習媽媽常對孩子哼唱的兒歌,以此來親近孩子,讓孩子感覺熟悉不陌生。
6.經常推著嬰兒車帶寶寶出門跑跑跳跳,分散孩子對媽媽的注意力, 增加爸爸遊戲角色的重要性。
7.孩子遇到挫折時,爸爸可以試著對寶寶說:「寶貝來這裡,爸比抱抱!」讓孩子主動趨近你,而不是急著去碰孩子。而媽媽也要適度地離開,孩子才會「沒魚,蝦也好」地與爸爸逐漸建立起關係。
8.爸爸的角色對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和性別認同非常重要,因此,絕對不是只由媽媽來帶孩子就好。
媽咪〜妳累了嗎?
王宏哲老師認為,媽媽容易遇到的困難是,所有時間和注意力都投注在寶寶身上,娛樂、社交和生活空間全都被剝奪了,情緒就容易不穩定,尤其在寶寶1歲半前親餵母乳的辛苦媽媽們,睡眠品質一定不太好,在心理健康及具體的育兒協助上,的確很需要爸爸的幫忙,呼籲爸爸們給媽媽一點喘息時間休息。
爸爸有時也可以帶媽媽出去渡個小假,將孩子交給其他親人暫時照料1、2天,甚至只有半天也沒關係;但比較令人擔心的是,媽媽自己也不放心好好地休息,作為母親,強烈的責任感是可以想像的,但王宏哲老師呼籲,要將育兒的責任適度地放出去,因為在這短短的喘息時間裡,你可以獲得很多能量,再回來照顧寶寶時,才能有更正確的判斷能力。
如果媽媽整天都面對寶寶,沒有充分休息,反而容易有失當的行為發生,例如:寶寶哭,就覺得很煩而放著不理,或是對寶寶使用負面的語言,如果有這些情況,就證明媽媽該休息了!
給媽媽的貼心小叮嚀
1.當爸爸有心想幫忙時,請給予適當的鼓勵,千萬不要覺得爸爸礙手礙腳,更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負面語言批評爸爸。
2.在把寶寶交給爸爸前,先安撫孩子並且告知孩子,由媽媽親手把寶寶交給爸爸,而不是讓爸爸從媽媽身上把孩子抱走。
3.幫爸爸做球,多對孩子說:「跟爸爸玩這麼好玩喔」、「爸爸餵你,你吃得好棒喔」…等,孩子喜歡與爸爸親近,爸爸會更有成就感。
4.帶孩子時有情緒在所難免,但避免牽怒到有心幫忙的另一半身上。
5.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相同,與另一半協調,將家庭工作分配好,少比較。
6.和爸爸分享孩子可愛有趣的行為,會讓爸爸更喜歡參與育兒的過程。
7.放手讓爸爸嘗試,爸爸育兒時,媽媽要求別太高,有心就好,畢竟男人女人在照顧孩子的細心程度上本來就是不同的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