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很散漫,都要人家吼、不主動,該怎麼教?
原因三》專注力不足
有些孩子很散漫根本的原因是專注力不足,這一群孩子大概佔了四成到五成左右。當孩子沒有辦法聽到指令的時候,就需要大人更大聲、甚至用吼的、用罵的他才能聽到指令,這是大腦感官接收出現了嚴重的問題。例如:聽覺感官接收出現的問題,孩子會不能完整的聽到別人說話與交代的任務,於是處在一種有聽沒到的狀況;而視覺感官接收出現問題的孩子,會常常處在一種找不到環境中焦點的狀態,於是這些小孩,就沒有辦法順利地跟環境互動,處於一種很混亂又抓不到人家說話重點的情形。
這一類專注力不足的孩子就是要進行感官專注力的訓練,例如:
(1)給多重指令任務,例如買東西時,告訴孩子需購買的物品(3件以上),請孩子找到並放到購物籃中,或者在球類運動時,能夠用邊拍球走過去將物品拿回來算是多重任務。
(2)給予孩子多步驟的指令,說完後,請孩子回答被交待事情的先後順序
(3)常常提醒孩子去回想生活裡面該做的事情,訓練短期記憶、工作記憶。
(4)提醒孩子預想,大腦先將等一下要做的事情過程思考一遍,演練過一次,這都會有助於提升接下來活動時的專注力及工作記憶。
原因四》啟動困難
除了執行力問題外,很多孩子在做事情之前,也有啟動困難,不清楚目標是什麼,還有注意力轉換上面不成熟有關,這類的孩子,要教他設定目標並有效執行。舉例來說,當你跟孩子說,他看完電視,請去收拾他的書桌,他可能對於什麼時候要看完電視的目標設定,以及書桌要從哪裡開始收的目標設定,就出現了問題。另外,還可能他要從看電視的這一件事情,轉換到收拾書桌或書包上面的注意力轉換,也有不成熟的問題。
這一類啟動困難的孩子,我們可以這樣做:
(1)半協助的教他們設定自己的目標,例如:請孩子思考關電視前的5分鐘,自己該做什麼事?收拾書桌的目標為何?
(2)什麼是有效提醒自己的方法?計時器就夠了?需不需要有預備時間點和最後的停損點時間提醒?
(3)反問孩子延遲了以後該怎麼辦?善用獎勵制度,如果孩子做到了就獎勵他,獎勵他願意起身去做,如果孩子依舊做不到,就跟他討論第二套方法。
改善孩子的散慢行為,培養後設認知是關鍵
散漫的孩子往往是缺乏一些技巧,而這些技巧不靠大人的引導,往往不會自己改善,大人就會覺得孩子老是依賴,孩子也就因此缺乏獨立性。除了上述的方法,也建議爸媽多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,經常注意自己一件事需要耗費多少時間,30分鐘大概是多久?自己準備出門大概都要花多久時間?多時間越能掌握的孩子,就越能減少散漫的行為發生。最後,在每次孩子因散漫而嚐到後果時,也平心靜氣地陪著孩子回想,整個過程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,以及可以怎麼做,這都能增進孩子的後設認知發展,所謂後設認知就是能退一步看,站在宏觀的角度面對自己的處境,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,後設認知好的孩子,未來的行動力發展也會更好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