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坐不住、靜不下?其實是因為「這個」原因!
感統訓練二》偏愛聽覺尋求的介入策略:
1、聽覺刺激尋求通常最大的影響就是干擾他人而不自覺,因此學習跟孩子小聲對話是很重要的,別總習慣大聲的情境。
2、可以讓孩子學樂器、音樂,陪著孩子賞析各種音樂。
3、和孩子建立默契手勢,當大人比出小聲的手勢,就代表孩子製造的聲音干擾到人了,學著意識自己是不是正在製造聲響。
感統訓練三》偏愛嗅、味覺尋求的介入策略:
1、大人可以提醒孩子知道,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口味重的食物,還有口味重的食物可能對身體不好,因此需要有所節制。
2、有的孩子習慣把東西往嘴巴放,要提醒他這是不好的行為,也可幫孩子帶些堅果,當很想咬東西時,就可以此替代。
感統訓練四》 偏愛觸覺尋求的介入策略:
1、偏好觸覺尋求常見的問題就是「忍不住要摸」,這類孩子可以透過感覺統合觸覺刷,幫觸覺的調節。
2、也可在家中規劃一區DIY空間,讓孩子每天可以玩黏土、玩沙、手指畫、勞作等,滿足需求。
3、做家事、協助烹煮也是相當好的觸覺調節活動。
感統訓練五》偏愛本體覺、前庭覺尋求的介入策略:
1、通常這類刺激尋求的影響就是坐不住、靜不下,動作粗魯還可能引發社交衝突等,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給予足夠的前庭和本體刺激,幫助感覺調節成熟。
2、適合的活動包括攀爬、滑板車、腳踏車、跳繩、拍球、球類運動、鬼抓人、老鷹抓小雞……等。
3、動作粗魯引發的社交衝突往往和空間判斷、力道控制、衝動控制有關,而大多數的球類運動都有助於這方面的發展,因此坐不住、靜不下的孩子,很適合讓孩子即早參與球類運動。
多數孩子對於感覺刺激的尋求本來就比大人強烈,例如孩子很常跳來跳去,但大人卻不會,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,我們的感覺統合與調節能力會越來越好。然而,這類「感覺尋求」的孩子卻不然,他們的行為表現會明顯較同儕更愛尋求感覺刺激,爸媽要適時觀察孩子整體的行為表現,有無符合以上說的狀況,及透過以上感統訓練改善問題。
儘管感覺統合活動有助於孩子坐得住、靜得下,但每個孩子的狀況可能不同,有時候仍會有一些特殊情況;因此適合的感統活動還是建議透過專業判斷、指導。此外,倘若懷疑孩子有過動問題而影響學習,還是建議盡早就醫不要拖,以免延誤孩子的黃金發展時期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