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確診新冠有哪些後遺症?王宏哲老師給長新冠兒童的十建議
近期台灣兒童的疫苗話題,受到高度關注,因兒童染疫數量攀升,約有19萬兒童確診,其中重症病例累計18例、死亡達9例。許多家長紛紛帶孩子打疫苗,也有一些兒童不幸染疫,雖症狀大部份多為輕症,但Omicron病毒株來勢洶洶,對康復後的兒童仍造成許多後遺症。
常見的四大兒童新冠後遺症
一、身體不適:感染新冠肺炎後,更容易覺得疲倦且身體耐力較差,新冠肺炎最常影響的器官就是心肺,可能會出現呼吸道症狀,包括胸痛、心律不整、疲勞、咳嗽和運動時會容易覺得呼吸困難。如果6歲(以上)兒童一直有上述症狀持續一段時間的話,就要進一步回醫院檢查,當運動引起的呼吸問題持續時,可能需要進行心臟檢查以排除血栓等併發症,孩子在從事一些體育活動時也要多注意。
二、發展問題: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可能會在注意力、語言、學業、運動和情緒方面產生些微變化。
三、心理問題:感染新冠肺炎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。對於本身患有精神、行為疾病的兒童,在經歷新冠肺炎的相關的事件(住院、隔離、缺課)可能使症狀惡化。
四、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( MIS-C ):此為一種罕見的併發症,通常在感染新冠肺炎後2-6週發生。據部份研究顯示,接種兩劑輝瑞-BNT疫苗可預防 12 至 18 歲兒童出現 MIS-C併發症。此外,在最近一項研究中,所有出現 MIS-C併發症患者均未接種疫苗。 如果孩子在感染新冠肺炎後,出現發燒等症狀,要立即就醫。MIS-C 病程會迅速惡化,出現此併發症的兒童需要住院治療。
兒童新冠後遺症?注意力下降及情緒失調–王宏哲老師給長新冠兒童的10建議
兒童在新冠康復後,有5-27%的比例可能發生長新冠後遺症(Long COVID-19),其中許多孩子的專注力會變差、情緒會變得更不穩定,這時候大人先不要責怪開罵,孩子不是故意的,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老師指出,要找方法把孩子的大腦功能訓練回來,有10點建議:
針對專注力變差的部份:
1、漸進式調整活動持續的時間,例如從10分鐘拉長成20分鐘,成功了記得正向回饋。
2、注意孩子的指令跟從是否變差,給孩子多重指令訓練。
3、透過運動,多訓練孩子的手眼反應速度,也提高大腦警醒度。
4、請孩子回憶故事或事件,訓練短期記憶力。
5、用一問一答或互動討論的方式,增加孩子的思考能力。
針對情緒不穩的部份:
6、當孩子過度哭鬧或情緒亂七八糟時,先找到可以冷靜的溝通方法。
7、適當的訓練孩子情緒表達,避免孩子壓抑情緒。
8、給孩子可以發洩的活動或運動,幫助孩子大腦平衡。
9、增加孩子同理心的能力,除了練習說出自我感受,也練習說出他人感受(可透過繪本訓練)。
10、教孩子自己轉移注意力、自己中斷挫折活動的方法,讓孩子學習讓狀態重新開機。
另外,王宏哲老師也呼籲爸媽不用擔心,每個孩子都可以透過訓練而進步,最重要的是我們大人正確的認識及引導,一定能夠幫助孩子改善專注力及情緒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