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歲前調整好這能力,未來的學習力會更強
因此,許多孩子動作笨拙、不協調、平衡感差常跌倒、運筆書寫差、生活自理需要小動作的項目差(如穿衣、扣釦子、拉拉鍊、綁鞋帶等),動作反應慢…等,都有可能是感覺統合不佳所造成的。
感覺統合影響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
語言分為理解與表達兩個重要的發展,這中間與耳朵能不能專心聽,大腦能不能努力記憶思考,口腔動作整合能不能順利表達,有密切的關係。
聽覺輸入不佳的孩子,對教養的指令,時常漏聽、聽錯、聽不懂、或是沒辦法記住一連串的指令,爸媽交代三件事,他只能做出一件事,自然便會影響他的行為及表現,更會影響與人的溝通與表達,也可能會導致口齒不清或語言發展遲緩的情形。
錯怪幼兒不專心及過動,原來是感統失調
事實上,感覺統合失調最一開始便是在學習障礙的孩童身上發現的。感覺統合是篩選、蒐集外在感覺資訊並加以利用的能力,感覺統合不佳的孩子,可能會導致讀、算、寫有困難。
例如在幼稚園時期學一個新的符號要比別人久,到了小學之後,學一個新的國字,總是記不起來,學業成績低落。
這類的孩子可能發生專注力不好、抄寫功課漏字漏行、閱讀過程跳字跳行、碰到要思考的科目總是先投降、數學應用問題無法轉換成算式並理解,而難以適應學校環境,嚴重的會產生特定學科的學習障礙。
綜合以上幾點,我們能夠了解,感覺統合對幼兒有重要而且長遠的影響。
該上感覺統合課程嗎?
感覺統合課程,絕不是帶孩子去公園盪盪鞦韆、溜滑梯等活動就可以取代的,因為感覺統合的輸入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效果,是很需要職能治療師投入時間及臨床觀察能力的專業!
想了解您的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的情形,請參考下列敘述,如果您的孩子有下列徵狀,均應該提高警覺:
建議家長,若您懷疑自己的孩子有感覺統合方面的問題,歡迎撥電話預約前往天才領袖,以得到更多的協助。
但家長也不需過度焦慮,只要將一個觀點牢記於心,那就是:感覺訊息進入大腦後絕不會船過水無痕,當大腦對這項感覺訊息有應對的經驗過後,下回接收到相同或是類似的訊息,處理起來會更有效率。
因此,大腦接收的感覺訊息越豐富多元,建立的連結也就越多,就好像資料庫儲存了越來越多的資料,所以傳統的教養,很怕孩子從小玩的太野性,無法收心學習。
可是,現代科學育兒的教養確有很多證據顯示,透過玩、動手接觸、生活體驗、豐富的環境刺激,能讓孩子的發展在正常的軌道上,避免孩子發生「動作發展遲緩」「過動症」「注意力缺陷」「情緒障礙」「學習障礙」等問題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