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堅持很固執的孩子,爸媽該如何溝通?
(1)完整預告讓孩子懂:
3歲後,孩子可以聽的動的語言會越來越多,要讓他服氣,要順著他的為什麼教,不能只給規定的指令。
很多爸爸媽媽會跟孩子說:「要玩要用說的!」、「要玩要有禮貌!」,這些話聽在孩子的耳朵裡,彷彿是教孩子只要開口就可以得到。如果孩子是這麼想,那收到「不要」這個答案時,肯定被狠狠的打擊一番,因為落差很大。
要解決孩子這種心理上的落差,我自己的實務經驗是,預告固然要做,更要完整的教育孩子。例如,我們可以跟孩子說:「你可以去跟他借腳踏車,但他不一定會借你,因為他現在自己看起來玩得很開心!」或是,「你可以有禮貌的去請問,但他可能會直接說『不要,叫你去玩別的!』」這些完整預告,可以降低還沒成熟孩子的心理衝擊,讓情緒不至於上來得太快。
(2)需要陪他具體演練:
「來來來!澤澤,媽媽跟你演一遍,媽媽假裝是你的好朋友誠誠,然後你來跟我借玩具,最後我說『我不要!我不想給你!』,你的感覺是怎樣呢?你會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呢?你會覺得收到一句『不要』,就像天快塌下來的感覺嗎?」
這個方式,是結合角色扮演及引導式的教育,讓孩子在虛擬的情境中,獲得比較充分時的演練,他才不會在第一時間內,找不到方法回應,及找不到臺階下。
(3)簡單分析對方的感覺:
孩子通常因為還小,同理的能力還沒有成熟,所以不會懂其他孩子為什麼不借我,只會執著於自己已經有按部就班的做了媽媽交代的事。這時候確實需要大人們在旁邊,用具體的描述解釋一下!
(4)鼓勵孩子找其他時機再試試:
面對孩子去嘗試後的挫敗,爸媽們第一時間的支持是很重要的。我們應該先跟孩子溝通:「你已經做得很好了!我非常喜歡你有禮貌這件事。」設法讓孩子維持住正向的行為,再跟他分析:「也許他下次就會借了,是時間不對!」、「搞不好其他孩子會借你,是對象不對!」。
(5)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孩子聽:
在許多演講中,我很喜歡跟孩子講「很努力,不一定得到!」的小故事,因為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,就算你做足了準備,也總是有意外。然而給孩子的情緒教育中,我們必須提早讓孩子了解環境中就是有可能改變,有可能有意外,而且答案可能不只一個,讓他從挫折中學習彈性,這樣對孩子的心智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