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養孩子控制不了情緒怎麼辦?給父母的情緒管理三部曲
教養孩子時,你有沒有過以下情緒反應:有時會不知不覺控制不了怒氣,想好好跟孩子講話最後還是破功,很想改變自己不要用情緒去教……爸媽在教孩子時,有壓力及情緒該怎麼辦?教孩子的時候,要怎樣才能不生氣呢?
很多爸媽常遇到這類教養挫折,「我真的不想發脾氣,我每次好好說,都沒效,最後就怒了!」這其實是因為我們都太常急著處理問題,覺得孩子一定要在事件當下教,才有用,問題是當大人越急、越有情緒,腦袋就越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,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,事後才在後悔。
教養難免有情緒!爸媽必學自我情緒管理三步驟
如果,你發現當情緒一上來,又無法掌控的時候,以下自我情緒管理三步驟歡迎參考看看:
第一步:轉念教養(改變原本信念、開啟內在對話)
既然是大人,就要比孩子更容易察覺自己的情緒,是不是快要失控或發怒了,這時候務必要提醒自己轉念,停!停止你所有想要脫口而出的言語或想要做的動作,因為生氣時做的事常容易令人後悔,所以別衝動亂來。
接著我們可以問問自己,孩子真的是故意惹大人生氣的嗎?我們是因為孩子的行為生氣,還是因為我們太累,被工作或其他瑣事纏身,才導致孩子的搗蛋行為成為大人的情緒引爆點?靜下心來開啟內在對話,當我們的態度與想法變了,會發現對小孩的行為有不同解讀喔!
第二步:改變行動(休息再來,換個方式教)
不只小孩需要「暫停時間」(Timeout),大人偶爾也需要休息一下離開現場,不看不聽,大腦才有機會冷靜下來,恢復理智。
大人冷靜下來後,就該好好釐清真相,大多數的孩子會因為生理的需求,例如肚子餓、累了或熱,而變得脾氣暴躁。而心理因素,也很容易讓孩子講不聽、歡必霸,像覺得做不好而挫折,覺得被不了解而傷心,覺得被控制想反抗,覺得被針對想報復,覺得被忽略想尋求關注……等,大人要好好觀察回想一下蛛絲馬跡,看破真相。
第三步:理性溝通(情緒表達教育,理性慢慢說)
聆聽孩子的聲音,當你已表達情緒時,別忘了也要讓孩子懂得表達自己,請孩子先談談他內心的感受,再問他父母為什麼很生氣?因為有時候,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,他不見得是故意,只是沒想得太多,如果急於懲罰,孩子就會不知道對錯,下次也很容易再犯。
希望各位父母能在情緒教養中,學會以柔克剛、以緩制急;孩子越急,我們就要越慢喔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