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小銜接提前準備,爸媽該做的5件事
幼小銜接第三步、教導團體常規
1、了解尊重的具體行為:團體常規大概都離不開「尊重」,例如不妨礙他人、要聆聽他人意見、要守秩序……等。「尊重」對孩子而言較抽象,因此建議多花些時間,利用生活事件或繪本,具體向孩子說明什麼是「尊重」,例如為什麼要愛惜公物、為什麼上課不可以說話、為什麼要聽班長的話……。
2、認識團體榮譽感:小學相較幼兒園,是更大的生活圈,運作上,常以班級為單位,而非個人,因此要建立孩子是班級的一分子,自己的行為表現和班級、學校是有關係的概念。可以透過看團體運動賽事,引導觀察每個球員彼此合作、互助、提醒、安慰的表現,認識團體的重要性,跳脫自我中心。
3、鍛鍊自制能力:遵守班規,需要更多控制力,包括上課時不能想說就說、不能隨意走動等。想提升自制力,可以讓孩子多參與結構化的運動,特別是球類運動,因為球類運動總是充滿變化,孩子必須隨著球的走向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,是非常挑戰專注力與控制力的活動。
幼小銜接第四步、提升社交技巧
1、學習如何交朋友:6歲後的孩子,喜歡跟同儕團體在一起,有群體歸屬感,而社交不好的孩子,容易覺得在團體中沒「位置」,進而產生情緒行為問題。可以透過多參加團體活動,事先的情境演練,讓孩子學習主動交友的方法。有朋友,絕對能讓孩子更快適應新環境。
2、練習情緒調節:建立孩子三大觀念,「可以有情緒,但不能破壞」、「太激動容易出事,要停下來冷靜」、「別讓壞情緒毀了一整天的心情」。孩子要知道該如何和同學好好相處、合作,不亂發脾氣、不推人、不打人、不罵人,因此增進孩子的情緒調節有助於孩子的團體適應力。
3、認識衝突處理的方法:幼兒園孩子常會用「告狀」來處理衝突,但到了小學,就該學習更多方法來應對,畢竟有時「告狀」,反而會招來排擠。學衝突處理,就要教孩子學會聆聽對方想法、同理對方、理性陳述自己想法,然後溝通協調。相信每天在家中或多或少都有衝突的情境,陪著孩子一起練習溝通協商的技巧吧!
幼小銜接第五步、做好學習準備
1、提升專注力:小學一堂課40分鐘,且內容未必有趣,因此孩子的專注能力顯得更重要。除了額外的課程強化專注力外,爸媽可藉由睡眠、飲食、運動等,提升孩子專注力,最重要的是減少3C使用,因為當孩子習慣了強烈的聲光刺激、快節奏,對於課堂緩慢的步調、單調的內容,就更容易分心。
2、強化動作能力:小學需要寫字,在有限時間內抄寫,坐在位置上至少一堂課,體育課或下課時間跟同學活動,這些都需要良好的耐力、協調能力、視聽動整合等。因此假日帶孩子外出運動是重要的,例如球類活動、攀爬、游泳、追逐、跳舞……等。
3、鍛鍊工作記憶:到了小學,老師不可能一直在旁提醒,很多事情孩子必須自己記住,並完成,因此工作記憶顯得相當重要。可以透過桌遊來挑戰孩子的工作記憶,多步驟、多規則、需記憶或計畫的桌遊,都很適合。
上小學前要訓練好「3R」能力,你知道嗎?
1、Responsibility 訓練自我負責,要做這三件事
責任感應該要越早練越好,如果從大班開始訓練,上小學之後基礎就會打得很好。第一個方法可以先從「給他小任務」開始,例如可以跟孩子說「從今天開始,這支鉛筆就交給你保管囉!」,其實很多孩子都很樂意接受任務,這是訓練責任感的第一步。
第二,一個孩子要會對自己負責,首先要先「學會分辨」,分辨什麼是該做的事?什麼是想做的事?平常可以透過生活中的小事情詢問孩子,像是引導孩子玩玩具和洗手,哪個是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呢?
第三,教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。有些孩子不是故意逃避、不負責,而是不知道怎麼辦,因此可以教導孩子犯錯時的三步驟:1.真誠地表示歉意,承認錯誤,不論是不是不小心的;2.關心狀況,了解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影響有哪些;3.採取補救措施,例如幫忙送健康中心、拿藥,或詢問對方可以怎麼補救或幫忙。
2、Reading 訓練閱讀能力
孩子上小學之後,每個科目都會需要閱讀能力,新課綱對於閱讀素養也更加重視。而隨著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,他們的讀物也需要慢慢提升,從繪本進階到文字較多的橋樑書,這個過程該如何讓孩子繼續保有閱讀的興趣,並提升閱讀能力,可以用這三個方法引導:
一、訓練孩子看圖說故事。大班開始孩子就有看圖說故事的能力了,平時可以透過繪本隨機一頁,引導孩子把故事說出來,這也是在練習孩子的表達能力。
二、訓練孩子記憶故事。平時可以在孩子看完繪本故事後,把書闔上,考考孩子其中的情節還記得多少?這件事情其實很重要,現在很多國小孩子在考試時,題目看好多遍,卻總是看到後面就忘記前面說了什麼?這是工作記憶的問題!透過從小的閱讀就該多做訓練。
三、訓練孩子閱讀聯想。在孩子看一本書時,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再去編故事,這樣可以鍛鍊他們的創意和彈性思考,才不會變的都死板板的。
3、Regulation 訓練調整情緒
很多爸媽都發現,大班和小一的孩子,開始會變得有越來越多情緒,如果沒有及早訓練情緒調節,也會嚴重影響到小學後的人際社交,平時可以教這三件事:
一、控制情緒強度。在孩子生氣時,可以告訴孩子說「你可以生氣,但是不可以丟東西」、「你可以發脾氣,但是不可以打人」,這就是教孩子控制情緒強度,這樣他們到小學才會越來越適應。
二、教孩子說出挫折情緒。一個孩子可能有困難有挫折,要教孩子去把它講出來。告訴他「你慢慢說,想講的時候再來跟我講」,這就是訓練孩子情緒調節,他們也才會情緒比較穩定。
三、跟孩子做情境演練。例如可以問孩子,「當你在學校想跟別人玩,但別人說不可以,該怎麼辦」,讓孩子實際的用角色扮演來做演練,演練各種學校的情境,這樣未來他們碰到類似情況時,他們的情緒調節會更好,也會發現媽媽教的都有用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