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小銜接提前準備,爸媽該做的5件事
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,家有升小一的爸媽,難免感到焦慮。良好的幼小銜接,能減緩孩子適應新環境的困擾,幫助孩子順利學習、發展。國外不少長期的研究發現,良好的幼小銜接經驗,與孩子國小前幾年的表現,有顯著的正向關聯,也就是說孩子會有較正向的社會行為表現,在生活與學習上也能較快速掌握。
雖然幼兒園在大班時就會啟動幼小銜接,但光靠學校是不夠的,家庭也該共同努力,才能協助孩子順利度過此銜接階段。
幼小銜接該提前做哪些準備?
幼小銜接該做什麼呢?既然幼小銜接的目的,是為了減少孩子在入小學後生活與學習適應上的問題,那麼幼小銜接就不該只是去上正音班、提早學數學這麼簡單。依據國內研究,幼小銜接應包含生活作息、生活自理、常規教導、人際關係、課業學習等五大層面。
針對幼小銜接這五大層面,爸媽可以這樣做:
幼小銜接第一步、調整生活作息
1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:小學大約都是8:00前到校,通常一到校就開始交作業、抄聯絡簿,要打起精神來學習了,因此,一定要在家吃完早餐,大腦才有足夠的時間開機。依據倫敦大學的研究,人們要花18天到254天的時間養成新習慣,平均而言,一個新行為要變成習慣,大概需要66天。因此,建議即刻起,就要逐步調整睡眠時間,養成習慣,晚上9點就寢,早上7點起床。
2、在家用早餐:因為幼兒園會提供早點,所以不少幼兒是到園吃早餐,但小學沒有早點,而且一到校就要開始學習,大腦必須清醒,因此,建議即刻起,每天要早點起床,預留時間吃點東西再出門,一開始可能會吃不下,因為連腸胃都沒準備好這麼早進食,但從少量開始,幾個月後腸胃一定會適應。
3、每天固定閱讀30分鐘:小學後回家要寫作業、要複習、要看書,這和幼兒園回家就玩的生活,截然不同。為了讓孩子小學後能快速適應,建議現在每天就應開始安排固定時間,陪孩子坐在桌子前一起閱讀或共讀,回家不能只有「玩樂」,還要有「學習」,但記得要輕鬆閱讀不給壓力。
幼小銜接第二步、加強生活自理
1、學會使用蹲式馬桶:家裡和幼兒園多為坐式馬桶,但小學幾乎是蹲式馬桶(除身障廁所外),因此訓練孩子能蹲的久,能蹲著上廁所、擦屁股是有其必要性的。
2、學會照顧自己:幼兒園老師像媽媽,會提醒孩子增減衣服、喝水,但到了小學,孩子就必須要自己照顧自己,因此爸媽現在就該教導孩子主動覺察自己的身體狀況,學習應對,例如主動判斷冷熱增減衣服、主動喝水維持身體健康、主動洗手、避免自己受傷、生病或陷入不安全的情境中等。
3、學會整理收納:小學的書本、作業、用品都要自己收拾,且能知道下一堂上什麼,並準備好上課需要的課本或用品,因此組織、收納、計畫等能力要先培養。在家可以讓孩子練習收納玩具用品,養成用畢歸位的習慣。出門逐步放手讓孩子規劃需準備的物品,引導習慣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事,該準備什麼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