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教出孩子,把大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!
有一次在診所看到一個孩子,對著他的爸媽說:「書包太重了,你要幫我拿!」、「外套我不會穿,你要幫我穿!」,結果大人順手就幫孩子提了書包,也蹲下來幫孩子穿外套,一點都沒有要先教孩子;憑心而論,很多時候,都是被大人養成一個觀念,那就是這些都是你們「應該」要幫我做的事,結果學習變得很被動,又怎麼能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呢?
這是很需要小心的育兒過程,因為如果父母對自己教養行為不夠自覺,就會讓孩子產生錯覺。幫太多,不但無法養出自律的孩子,反而教出自我感覺良好的孩子。試想,你能幫孩子到幾歲呢?能陪伴他一生嗎?以下是最常見、爸媽最容易不知不覺幫孩子,其實卻是自己「管太多」的五件事:
管得多≠教得多,你是「管」還是「教」?
很多爸媽都知道,該適時放手孩子才會長大,但在教養的路上,又需要引導讓孩子學習。究竟你是管得多、還是教得多?來檢測看看!
有管不等於有教!訓練孩子自律,要做到的五件事
一、適當的協助而不是過度參與
從上面的檢測表來看,我們不難發現,「管」與「教」真的只有一線之隔。若孩子真的不小心出錯、或是動作太慢,爸媽這時候盡量予以協助,而不是直接幫他完成,這樣會減少孩子學習及成長的機會,應該再多給一點點時間。
二、先觀察後處理
當孩子正在進行的時候,先觀察哪邊是做對、做錯的地方,等孩子全部做完之後,保留做對、好的那部份,提醒孩子該改進的缺失,並明確告知應該如何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