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成孩子會說謊!會不會變壞習慣,關鍵在「大人的反應」
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,很生氣的駡小孩:「明明就是你把書弄壞的,還説沒有,怎麼可以説謊?」
天啊!4歲就説謊,大人很震驚,都想趕快教。可是,研究發現,4、5歲後的小孩,就有九成以上會說謊;6歲後的小孩,平均每小時都有謊話。
説謊,是重要的心理發展里程碑,而小孩會不會變未來的壞習慣,關鍵在「孩子説謊時,大人當下的反應」,快看看你教對了没~
不同說謊行為該怎麼引導呢?
說謊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。
孩子說謊大致可歸因:
1.認知能力未成熟,想像與真實不分。
2.藉由編造故事透露期望,常見於三至五歲的孩子。
3.至於五歲以上的孩子,則多用謊言逃避懲罰,或想達成某些目的。
家長不要急著把孩子貼上「說謊就是壞小孩」的標籤。常見的幼兒說謊行為及處理有以下6種:
一、為了敷衍而說謊
有些孩子在情急之下會說出敷衍性的謊言,例如急著跟同學打電動,就敷衍說功課寫完,其實根本沒寫。爸媽可以明確告訴孩子,你要跟他談這件事,教孩子好好回答問題。
二、為了要逃避不想做的事而說謊
譬如學齡前孩子不喜歡上才藝班,有可能說「班上同學不喜歡跟我玩,所以我不想去。」
.與老師溝通,找出孩子學習遇到困難的原因
這時候家長要妥善與老師溝通,找出孩子學習遇到困難的原因,而不是把重點放在求證孩子說的是否為事實,這樣有可能會讓孩子再說另一個謊,來達到逃避的目的。
三、為了吸引大人關注而說謊
譬如孩子會跟家長反應,我的身體哪裡痛,非常不舒服!
.具體的教孩子以適當的言語表達自己的需要
有一類家長會選擇直接戳破孩子的謊言,這樣不但讓孩子沒有台階下,還可能引來更多孩子不正確的反應。原因在於孩子是有內心需要,希望成人能陪他、與他互動。
但孩子發出了很多訊息後,依舊沒有得到合理的回應與回饋,自然就為選擇用大人關心的議題來說謊。
所以要具體的教孩子以適當的言語表達自己的需要,例如「下次你可以跟我說,媽媽你又再忙,又不陪我玩了。」久了孩子就不需要用說謊來博取父母的關心。
四、怕被處罰而說謊
人在面臨危險的時候總是會逃跑,孩子也是一樣,當父母用嚴厲的語氣、手勢及表情,對著幼兒說:「你給我說實話,到底是誰弄壞的?」基於害怕權威的人性本質,一定不會有孩子願意承認。
.不焦點放在孩子說謊的「行為」
第一次犯錯,父母可以給予機會並鼓勵誠實的行為,再加以引導孩子下次不可以再說出與事實不符的話。
可以告訴孩子你的觀察,把焦點放在孩子說謊的「行為」,不要放大去論斷孩子的「人格」。
例如「我剛發現你打破杯子,但是你沒有承認,那是說謊。」清楚讓孩子明白,說謊是不對的,而不直接指責他是「壞小孩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