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件事要喊800遍 ! 孩子為什麼常常聽不到? 爸媽必知的聽知覺訓練
活動3、音樂火車
這很適合小班以上孩子玩,人越多越好玩,中間可以擺一塊地墊或擺上椅子,大人唱歌或放音樂,孩子跟著音樂繞圈,當音樂一停,孩子要趕快到中間站好或坐好,當孩子熟悉規則,變換音樂速度,音樂快,孩子走得快,音樂慢孩子要放慢速度,甚至可以加上其他聲音,例如大人拍一下手,孩子要換方向,大人拍手兩下,就要原地跳一下等,考驗孩子專心聽的能力。
活動4、雙重注意(歡樂水果派)
爸媽可以先請孩子回想各種水果的主要代表色,例如:蘋果→紅色、香蕉→黃色、葡萄→紫色、芭樂→綠色。遊戲開始時,爸媽講3~4連續水果名,孩子按順序回答水果色。
活動5、你說我寫
你說我寫是將數字轉化成符號,讓孩子將聽到的數字,在紙上寫出相對應的符號,例如: 1=o、2=x ,爸媽講 : 1221211 孩子寫: oxxoxoo
活動6、聲景散步
這個活動小班就可以,大人每週花個1小時,帶著孩子到郊外或公園走走,放慢腳步,讓孩子注意聽聽看環境中有些什麼聲音,有蟬叫聲、有風吹樹葉的聲音、有小鳥叫、有腳踏車的聲音…等,讓孩子的大腦去習慣去處理環境中的聲音,並且認識每個聲音是從哪裡來,這絕對有助於孩子的聽知覺能力。
活動7、小小說書人
小小說書人適合四歲以上的孩子練習,家有神奇魔杖這本書的爸媽可以拿出來使用。
第四關【魔法商店】上有四個題目,請爸媽翻開題目,念出來請孩子找到正確的物品~
三. 感官策略 → 視覺提示、給有順序的指令
(視覺提示) 爸媽在給孩子傳達訊息的當下,如果能利用視覺上的輔助,更能讓孩子專心。並且將注意力集中在爸媽現在在傳達的指令上。那什麼是「視覺提示」呢? 例如在傳達指令的時候,爸媽可以加上手勢、加上動作來增加孩子的記憶重點;或是我們準備要出門時,爸媽可以利用開燈或關燈視覺上的差異,來協助孩子的大腦進入狀況,了解現在已經要出門了!利用「關燈」或光線的明暗,可以刺激大腦視覺區域,也提醒孩子醒過來,為了要偵測更多的環境變化,聽覺能力也比較能打開,並加快對環境要求的理解。
(給有順序的指令) 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練習跟孩子,下達有順序的指令! 來幫助孩子了解該怎麼去做這一件事,並且記住這些做事情的順序
◆ 單一件順序指令 : 以倒垃圾為例,單一事件的順序,爸媽可以將倒垃圾的工作順序分解給孩子聽,再請孩子復頌一遍該做的順序出來。
將所有垃圾集中在同一袋 → 將垃圾綁好→拿新的垃圾袋→套進垃圾桶→將垃圾拿去倒
◆ 多重事件順序指令 : 爸媽可以將多件事情同時下達順序指令,例如晚上可以先約定,孩子要先閱讀繪本,再去倒垃圾,再去洗澡
孩子都沒在聽爸媽說話,雖然很讓人生氣,但我們必須了解真正的原因,才能對症下藥。大人常常用吼的,孩子的大腦就習慣被吼;大人常常用碎念的,孩子的大腦就習慣被念;大人常常用正確的訓練,孩子的大腦就會有正確的反應。你説,父母有更多的方法教小孩,對孩子的成長,是不是很重要呢?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