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宏哲:學習的路很長,只有習慣才能跟孩子一輩子
孩子剛剛在寫作文,問我「把拔!期望的望怎麼寫?」,結果被我直接拒絕叫他自己去查字典~
我拒絕告訴他不是我不會寫,而是我覺得這種學習習慣很不好,於是跟他講了幾件事:
第一、我如果直接告訴你,雖然節省你時間,但是反而讓你之後更被動,養成不想辦法的壞習慣。
第二、這本來就是可以靠自己解決的事,為何要依賴父母?就因為爸媽在身邊就直接問?那絕對不行!
第三、自己動手去查,能增加對這個陌生單字的記憶,如果是大人直接告訴你答案,這種學習最無效。
第四、讓你自己去動手去查,能增加對學習的求知慾,你要對新知保持一種正確的態度。
第五、你不覺得你自己去查到一個新知識時,其實會有成就感?自己解決可以增加成就感,別人告訴你並不會增加成就感。
第六、功課是你自己的,不是爸爸媽媽的,自己的功課要對自己負責。
第七、爸爸媽媽也有自己的事要忙,不是你隨call隨到,如果你已經想辦法卻沒辦法解決的,我們會去協助你。但是如果你連試都沒有去試,我們是不會幫你的。
現在的孩子雖然都很聰明,但我深深覺得,培養出主動的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!
學習的路很長,成績都是一時的,只有習慣才能跟著孩子一輩子啊~
低中高年級孩子該培養哪些學習習慣呢?
那究竟什麼是小學生該培養的學習習慣?我們來看看每個階段的重點:
一、低年級(幼小銜接前也算):建立新的學習模式、靜下心來學習
6~8歲是打造學習習慣的基礎期!升上小學後的孩子,他們正在適應一種新的學習方式,從有協助的學習到獨立學習,從聽動的學習到讀寫的學習,從玩中學到要坐好學習,從不用太久到要持續40分鐘或做功課一小時的學習,對孩子來說真的落差很大。
父母要引導孩子在低年級的學習是有自信的,建立「我可以完成」的感覺,就要先建立一些習慣,例如「不要邊寫邊做其他事」這一點在幫助孩子發展專心、發展品質、發展做作業合理的進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