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會交朋友!?5種實用方法學交友
3.友善行為表現法:
友善的人,人緣自然不錯,大家會喜歡與他親近,因此讓自己表現出友善的樣子,是重要的。友善是甚麼樣子呢?面帶笑容、會稱讚他人、能同理他人,真誠回應,例如「你穿這件衣服真好看」、「你需要幫忙嗎?」當別人主動親近時,也要記得保持友善態度,不知道該說什麼沒關係,重點是要先保持笑容,可以先用非口語的方式回應,如點頭,其他就先別想了。
4.共同話題營造法:
孩子需要的不只是一個短時間玩在一起的朋友,他們更想要可以聊天、談心,會互相幫忙互相安慰的好朋友。「交到朋友」對孩子而言是一件重要的事,因為朋友會讓孩子在團體中有歸屬感、有自信心、有情緒支持,就比較能克服壓力、適應環境挑戰。
但要如何交朋友呢?可以從共享興趣和一起做事兩方面著手。小學後老師大多會安排自我介紹,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在家先跟孩子演練自我介紹的內容,除了名字外,還可以說說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興趣,接著在校的自我介紹時間,聽聽同學們的嗜好或興趣,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,就可以帶東西一起玩,例如下棋,也可以多觀察同學們的衣著飾品,例如帶著富邦悍將的吊飾,就可以推測這同學也是中職迷,就容易有共同話題。也可以透過做一樣的事來交朋友,例如看到同學都會在公園玩球,那自己也可以到公園玩球,做同樣的事就容易打成一片。
5.團體融入安心法:
孩子不善交友不是把孩子丟到團體就好,因為孩子反而更容易成為被孤立、遺忘的那個人。建議要從小團體開始,而且最好是固定玩伴,由大人先開啟遊戲,當孩子們玩成一片後再退出,遊戲時間也不要太長,以免有紛爭或無聊出現,見好就收才能讓社交經驗留下好的回憶。有正向的經驗,孩子才會有自信,認為自己是做得到的,下次就會更積極嘗試。另外也要跟孩子預先演練最差的狀況,例如同學嫌跟孩子玩好無聊時,該如何回應?當有處理失敗的能力,就更不會畏懼,社交自然就能勇於跨出一步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