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會整理書包?書包太重必教整理收納術
你知道書包重量不可以超過孩子體重的1/8嗎?研究發現,當背負的重量超過10%時,身體姿勢就會有所改變,超過15%時,頭顱、頸椎、胸椎、腰椎與四肢的姿勢都會明顯改變。別以為只是背一小段時間不會有問題,每天反覆性的肌肉負擔,如果該肌肉群沒有獲得足夠的休息、延展、或鍛鍊,肌肉痠痛、拉傷、甚至脊椎側彎真的只是遲早的事。
學校老師現在都很注意學生書包重量的問題,出回家功課時,不會讓孩子必須帶太多的作業或書本回家,學校也都有置物櫃供孩子存放,但為何孩子的書包還是那麼重呢?孩子自己可能需要負點責任了。
書包過重孩子的幾個特徵
1.書桌、房間總是很亂
2.東西拿了就隨便放
3.常找不到東西
4.不太會計劃與檢查
5.常嫌整理很麻煩
6.總認為東西會再用到
6步驟教孩子學會整理收納
該如何教孩子學會整理書包呢?可以透過6步驟引導:
1.每周一倒:可以固定每週日下午為書包整理日,因為週日下午往往玩也玩夠了,該收心準備明天要上學的東西了。而且這個時間點,倘若突然發現明天要上學的物品有欠缺,也都還來得及去買。
2.進行篩選:當東西很多時,建議教孩子先用二分法分類,只分「需要」和「不需要」兩類,這對孩子而言會簡單許多。「不需要」指的是垃圾、不再需要的物品(如發還的作品),或已經不適用的物品(如太短的鉛筆)等。當孩子無法決定物品該歸哪一類時,只要請孩子思考,該物品是否屬於「不需要」,如果不屬於,就先歸類於「需要」。
3.斷捨離原則:所謂斷捨離,指的是「斷」絕不需要的物品、「捨」去多餘的物品、脫「離」對物品的執著。依此原則處理「不需要」的物品,垃圾直接丟圾圾桶,不再需要的物品回收丟棄,倘若想留念,可用拍照紀念,就能減少收納的空間。不適用的物品(如太短的鉛筆),若經濟允許,可以選擇直接丟棄,或改造再利用,而多餘的物品,就在家中另找地方收納或轉送。
4.分類物品:處理完「不需要」後,接下來就是處理「需要」。「需要」的物品可再進一步分類,大致分為五類:明天要用的課本作業類、文具用品類、明天不需要用到的物品類、備用品類(如口罩、雨具、衛生紙、隨身消毒瓶等),以及小禮物類(如同學或老師給的小文具、糖果餅乾等),分堆放好,如果孩子有安親班、才藝課等,需要更多類別的話,爸爸媽媽可以再加以引導。
5.善用工具:由於書包未必有很多的夾層或收納袋,但孩子的小東西卻很多,孩子就可能隨便放在書包哩,然後遺忘。再加上考卷和資料如果跟書本一起放時,往往會慘不忍睹,因此要教導孩子善用資料夾或夾鏈收納袋,將單張紙或小東西分別放置,並可在外面貼上標籤,方便辨識。
6.給它一個家:當都分類好後,接下來就是安排這些物品在書包中的位置,安排時務必考量拿取的方便性,安排好後就別再輕易更動,這樣孩子也比較容易記住東西放哪裡,養成物歸原位的習慣。
想要書包減重,除了「每週一清」外,更重要的是孩子養成每天晚上對照課表收拾書包的習慣,建議爸爸媽媽一開始就固定時間陪伴孩子完成這件事,當孩子熟練後,自然就會養成習慣,前一晚收拾好隔天上學需要的所有物品,放置在門口,這樣隔天早上就可以輕鬆出門,心裡輕鬆身體也輕鬆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