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有堅持度高孩子的12個溝通法則
6.讚美孩子的當下合作
孩子好不容易從堅持裡跳脫出來,爸爸媽媽一定要鼓勵孩子願意改變的正向行為,如「媽媽有發現你這次好快就答應了,很棒喔」,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改變有被發現。
7.謹慎使用條件交換
我們為了讓孩子改變或妥協,常使用「條件交換」法,但要注意不能每一次的討論都透過條件交換來達到雙方訴求,如果孩子當下一定要條件交換,那就讓雙方休息一下再說吧!還有條件交換不該每次都是物質的交換,大人的陪伴,例如玩桌遊,也可以是交換的形式之一。
8.小心不被情緒牽著走
我們多多少少會因為孩子同一件事情的堅持而動氣,但大人一但生氣,事情無法解決且容易模糊焦點,時時告訴自己「孩子越生氣,大人就要越冷靜」。
9.沒有共識時雙方先休息
我們期待個問題可以快快解決,後面要做的事才不會被耽擱,但有時候為了要解決反而在雙方堅持下會浪費許多時間,可以試著將問題擱著跟孩子說:「我們先休息一下,等等再來看看可以怎麼辦」,別讓孩子覺得是大人不想談,而是讓孩子知道各有各的想法與難處,希望達到的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,所以可以休息一下再討論解決方法。
10.避免只給兩個選擇
有時候我們給予孩子A跟B,好像就是讓他們有了選擇,但有些孩子會認為選擇太少或這兩個都是大人想的答案,不見得是他們要的選擇,這時候孩子沒了選擇反而可能更堅持他們的想法。
11.避免硬碰硬,強迫孩子接受
讓孩子妥協但又不要流於強迫真的是一個困難的議題,建議爸爸媽媽在溝通時持續繞著同個議題討論,不帶情緒的告訴孩子每個討論的可行性及看法。
12.平時溝通避免過於戲謔
有時候我們為了緩解氣氛或增加幽默,會在孩子堅持時開玩笑,或是在討論孩子在意的事情時開玩笑,但孩子會覺得大人沒有要幫忙解決或是認為大人在嘲笑他們,為了捍衛自己在意的事,防衛機制啟動時就容易堅持度很高。
孩子越硬,大人就要越軟,這個軟不是要大人妥協,而是要示弱給孩子看,讓孩子知道大人對於這樣的情況感到很困擾,很煩惱,當大人軟的時候,孩子也就容易放下堅持,較容易溝通共同解決問題了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