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是手機成癮嗎? 小心過度沈迷的6特徵
3.學習安排計畫:
建議爸爸媽媽一週跟孩子一起設計「週計畫」,計畫內容要寫到「須完成的事項有什麼、獎勵的制度等等」,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哪些事情可以做,而不是動不動就只有上網而已。若需要用「玩手機」當作獎勵,則可以給予孩子一週可以玩的次數,再讓他們自己安排要什麼時候兌換玩手機。
4.鼓勵社交活動:
如果孩子已經出現寧願玩手機,也不跟朋友一起玩,那麼建議就要多安排一些社交活動,讓孩子是沒有手機的狀況下,與同儕進行遊戲。
事後跟孩子分享社交的樂趣。此外也需要留意孩子的社交能力,因為有些孩子是因為容易有社交衝突或不知道該怎麼跟同儕玩,轉而進入手機的世界,如果孩子有這樣的傾向,就必須有大人協助開啟同儕間的遊戲,讓孩子知道怎麼與人互動。
3C產品的人性化介面跟通用設計,因為好上手,孩子使用「嘗試錯誤」的問題解決,一下子就可以學會或找到規則,但孩子會在這個容易上手的介面中,誤以為自己很厲害、很會解決問題、覺得自己一下子就學會,更不用說手機等3C產品帶給孩子過多的聲光刺激,或是看到一些實境的網紅做的不切實際的實驗,孩子容易在現實跟虛擬的情境中很難轉換,因此建議爸爸媽媽都要花些時間,好好跟孩子溝通如何正確使用手機,不過度限制,但也不能過度開放。
孩子沈迷手機,爸媽可以這麼教:
孩子只想玩手機怎麼辦?玩手機不會控制時間怎麼辦?拿走他的手機就生氣怎麼辦?小小孩要用手機才能騙吃飯怎麼辦?
以下不但有戒手機還有取代手機的小法寶,快來收藏:
一、吃飯配手機:分段練習、具體獎勵
當孩子一定要吃飯配手機才能專心的話,我們可以分段練習,不然會影響長大後的飲食動機。例如:先引導吃一半,自己喝湯自己吃飯,完成了就具體的鼓勵、稱讚他(可以用集點獎勵制),快吃完了後半段真的要看再看,或是用玩具來取代孩子想要找手機的部份。
二、無聊找手機:創意型玩具,互動過程中有正向指導語
當孩子無聊想要找手機時,可以多提供創意型的玩具,讓孩子覺得耳目一新、又有一點挑戰性(不要到太難),在玩的過程中,多給孩子正向鼓勵的話,例如:「我相信你可以不玩手機,玩這個桌遊也玩得很開心!」增加他的成就感及自信,相信他就會忘記手機了。
或是如果孩子真的一定要玩手機,可以給孩子一點正向指導的話:「我相信你自己可以控制時間。」取代負向控制及命令句(例:我再也不給你玩了!不準玩手機給我去看書!),孩子的反抗心就不會過於強烈。
三、手機一直玩不夠:討論時間分配,談情緒教育
如果孩子一直覺得玩手機的時間不夠,無法滿足他們想玩的心,很容易暴走、失控、生氣。
首先我建議,可以先提醒孩子還有哪些事沒做、還沒完成。坐下來讓孩子冷靜,再花時間好好溝通,可以陪孩子一起討論訂下使用契約,讓孩子覺得溝通過程是雙向的,而不是只是單向聽大人說。
例如:與孩子討論完,孩子說再玩30分鐘,這時候大人就先說好,等時間到了,如果孩子繼續討價還價、耍賴、發脾氣,這時候情緒教育很重要,再次引導孩子情緒控管及時間分配的能力,讓孩子知道使用手機的時間不是無上限的,也不能失控用情緒來爭取時間。別讓他們落入情緒風暴的惡性循環。
四、用手機談條件:注意教養、重新協商
如果你發現,當孩子一直不斷用手機來跟你談條件,其實是有秘密的。他們正在模仿大人,例如我們也常會跟孩子說:「等你做完功課才可以玩手機、平板。」就是在教孩子交換條件。
當孩子用手機跟你談條件時,你要跟他強調手機、平板並不在獎勵的選項,再帶回來原本早已另訂使用契約,掌握住原則,孩子久了就不會討價還價了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