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是手機成癮嗎? 小心過度沈迷的6特徵
我們遇過孩子一起床就找爸爸媽媽,但不是和爸爸媽媽抱抱說早安,而是一開頭就問「我可以手機嗎?我可以玩平板嗎?」原來是爸爸媽媽昨天晚上答應孩子今天可以玩手機,期待了一個晚上,終於天一亮就跑去找爸爸媽媽討手機,聽起來好像沒問題,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,早上應該是和爸爸媽媽情感依附最強烈的時候,怎麼一下子就被手機取代了呢?
小心!孩子手機成癮年紀有下降趨勢
有聽過網路(或手機)成癮嗎?網路成癮指的是過度使用網路/電腦/手機/平板等3C到難以自我控制,導致學業、人際關係、身心健康、家庭互動上的負面影響。
在心理上會出現依賴行為,例如無法克制地使用網路、使用時間總是超出預期、當無法使用時就會煩躁不安或想盡辦法上網。統計資料顯示:網路/手機成癮的年紀有下降的趨勢,國外6歲以上的兒童就有網路成癮的現象,因此絕對不能小覷。
孩子手機成癮了嗎?小心六大成癮特徵
為了避免孩子陷入手機成癮,當孩子出現下列六大行為表現,就表示他們的手機使用頻率太高了,爸爸媽媽要多多注意嘍!
【特徵1】吃飯配手機:
每次吃飯都靜不下來,東摸西摸,一定要放手機在前面播卡通或音樂才有辦法乖乖做好。
【特徵2】不能玩手機就生氣:
被要求停止了或被中斷,就莫名的焦躁氣憤。
【特徵3】無聊就想要玩手機:
只要一沒事做,就在討手機、平板或電腦,好像除了這個,都不知道可以做什麼了一樣。
》比手機更好玩的卡牌戰鬥遊戲!玩中訓練情緒管理、同理心、合作力
【特徵4】一玩手機就停不下來:
只要一碰到手機,就完全不知道時間,大人在講話都沒在聽。
【特徵5】寧願玩手機也不跟人玩遊戲:
朋友、同學就在旁邊,也在玩遊戲,但孩子卻還是想玩自己的手機。
【特徵6】過去喜歡的活動都被手機取代:
很多孩子過去喜歡的遊戲,例如桌遊、球類、扮家家酒,現在邀孩子玩反而都興趣缺缺,就只想要玩手機。
如果孩子沈迷手機,該怎麼辦?
1.了解孩子使用手機的活動:
爸爸媽媽要關心孩子在用手機時,都在做些什麼?例:看什麼影片、玩什麼遊戲、聽什麼音樂、用什麼社群等等。其實大人偶爾也可以嘗試看看及瞭解,才能跟孩子有共同的話題,掌握孩子的使用安全,是否有任何的不恰當。
如果孩子是會自己找影片,那麼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認識平台分級,也避免讓孩子獨自一人使用手機,手機的開機鎖也要經常更換。對於孩子已經看到不適切的內容,如:曼陀珠放可樂,建議爸爸媽媽用開放但不指責的方式,告訴孩子拍影片的人可能想表達什麼,雖然有趣但平常不會有人這樣做。
2.安排時間陪伴孩子:
平時讓孩子知道手機是個工具,不是玩具,爸爸媽媽除非工作需要,也避免手機一直拿在手上或持續使用手機太久。假日或下班後可以把通知關掉,避免螢幕時常亮起,建立「無手機時間」,叮嚀自己這個時間就是跟家人共享的美好時光,不要被手機訊息破壞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