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一玩就吵架,該如何引導孩子跟同儕相處?
3. 事後教「方法」和「反省」
待雙方都冷靜下來,便是好好教道理的時候了,引導孩子想想這些問題
• 如何做才能避免再發生?
• 想想怎麼做才能得到期待結果?
• 重新演練一次正確的溝通方式
很多孩子很有趣,明明是想要跟朋友玩,但行為卻是衝過去打朋友一下。
你問他「那你覺得朋友被打的時候會是甚麼感覺」,
他會說「很痛,討厭」,
再問他「那你覺得朋友這樣會想要跟你玩嗎?」
他會說「不會」!
「所以這是你想要的結果嗎?」
孩子才可能因此恍然大悟,自己所做的行為,其實不會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。這樣的因果串聯,就需要每一次的經驗累積,讓孩子建立習慣,做事或說話前,先想一下,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,再去決定能達到目的的行為。
當孩子還是低年級或幼稚園以下,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很有限的,因此不建議家長完全放給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解決爭執,需要從中引導,討論出更多方法,讓孩子累積策略。
每次的事後討論,也記得要針對當下孩子的情緒反應及溝通方式做討論,例如,「你看,媽媽說情緒激動就有不好的事情發生,你剛剛就是太激動了,結果讓自己受傷了,更慘,對不對」,透過這樣的連結,未來在事件當下,孩子就會有所警惕,不讓自己情緒過於激動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