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心孩子越罵越不乖!謾罵對孩子的心理影響
相信沒有人喜歡罵小孩,能當優雅媽誰想當潑婦,但是,當大人希望孩子「停止」或「開始」的事,孩子卻依然故我時,大人難免忍不住生氣而大聲責罵。但大聲責罵有用嗎?
有些大人會有這樣的迷思,孩子就是不怕才會一直不聽話,所以要罵到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,孩子才會不敢再犯。的確,大聲斥責會讓孩子注意到大人生氣了,或許能讓孩子怕了,但孩子怕的「你」,而不是大人希望的「不敢再犯同樣的錯」。這是因為「吼罵」對於孩子的大腦和心理發展都有極大的影響。
「吼罵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?
吼罵,孩子的大腦會解讀成面臨威脅,從生物的本能來看,面臨威脅時,人會感到害怕,大腦會切換成「戰鬥或逃跑模式」,意思是前方出現了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,要嘛就與他戰鬥(也就是反抗),要嘛就是逃跑(也就是逃避)。因為這種行為是本能,大腦需要快速反應,為了節省效能,所以負責思考的腦區域這時就不會工作,當然這時大人說得再多,孩子也就都聽不進去了。如果經常處於備戰狀態,都是不帶思考來行動,長時間下來會讓孩子養成「不經思考就決定」或是條件交換(也就是媽媽生氣我再收玩具,他不罵我就當作沒事)的壞習慣。
沒有人喜歡被罵,當一直接收到負面語言時,孩子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,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糟糕?只會做錯事?那我幹嘛要來這個世界?產生自我貶低與否定的心態。而對於總是吼罵自己的大人,孩子也會不敢與他親近,久而久之就會有疏離感、不親。(推薦閱讀:孩子容易自我否定,該怎麼辦?)
我們都希望孩子學會在面對失誤失敗時,能自我安撫情緒,繼續挑戰,但研究發現,經常被吼罵的孩子,由於失敗或失誤的經驗都是被罵,久了孩子對於自己做的任何決定、遇到的任何事情,就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的心態,變得畏縮沒有自信。最後,最糟糕的影響就是身教問題了,我們大腦裡面有個鏡像神經元的區域,簡單來說,就是我們看到別人怎麼做的同時,大腦也會讓我們像鏡子一樣,跟著做出同樣的事,所以大人用情緒化的方式溝通,孩子也學會用情緒化的語言來溝通,情緒調節差。
其實不少爸媽也都知道,吼罵教育是沒有幫助的,知道要好好跟孩子溝通,但總是會忍不住,這是因為大人也很需要「釋放情緒壓力」。當我們想要孩子趕快停止做某事或開始做某事,但事情與我們期待有所不同時,便容易產生情緒,有可能是憤怒、煩躁或不悅,大人無法調節情緒時,就會用吼罵來宣洩情緒。當然,有些孩子由於警醒程度低、或真的很看不懂大人臉色,大人也會用大吼來當作「目的性的嚇阻」,這個概念上是可行的,但要注意孩子的年齡與心智,對比較小的孩子不但沒有效果,更可能會讓他對心生恐懼,到最後他們學會的不是事情的教訓,而是焦慮大人的情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