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孩怕坐馬桶?如廁訓練6要點
有些孩子明明已經具備了如廁訓練的能力,年齡適合,同儕也都戒尿布了,但不知道為什麼,孩子對於坐馬桶就是很抗拒。甚至有些孩子,更令爸媽摸不清,都已經可以在馬桶尿尿了,但卻無法在馬桶便便,一定要包著尿布才大的出來,到底是甚麼原因讓孩子這麼恐懼馬桶呢?
孩子為何會怕坐馬桶?
原因1、害怕消失:
在學習如廁的年紀,孩子早就已經發展出「物體恆存」的概念,所以當東西被蓋起來或滾到家具底下去,孩子都知道東西依舊存在。但馬桶卻會讓尿尿和便便都變不見,這是孩子的小腦袋無法理解的,他們會覺得這真是可怕極了,因此,害怕馬桶這個大怪物。
原因2、恐懼聲音:
有些孩子對聲音比較敏感,偏偏馬桶沖水的聲音往往又急又大聲,敏感的孩子,對於這種突如其來的聲音更容易感到驚嚇,尤其是當自己離馬桶很近的時候,為了逃避這種聲音,孩子只好離廁所遠一點,而有過不好的經驗,孩子通常就會敬馬桶而遠之。
原因3、厭惡臭味:
便便難免有臭味,當孩子在尿布便便時,臭味絕對不會比在開放空間的廁所來得來的顯著,當孩子對氣味很敏感時,自然就不會想要到馬桶上便便。
原因4、擔心掉落:
孩子的屁股很小,儘管裝了兒童馬桶坐墊,但畢竟下面是個洞,而且的確屁股是會陷在洞裡的,這個感覺跟平常坐椅子完全不一樣,所以個性比較謹慎小心的孩子,就容易抗拒。而有些孩子能在便盆上便便,但就是不肯上去馬桶,原因是孩子腳未踩地。一般馬桶高度太高孩子踩不到地,這會令孩子很難有效施力大出便便,也會欠缺安全感。
原因5、討厭改變:
規律、少變動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之一,突然間大量的改變,也是幼小的孩子不願意轉換至馬桶如廁的原因。在尿布如廁跟在馬桶如廁是差很多的,而且尿布緊緊包覆,還能額外提供安全感,為便便時身體的不舒服感,提供額外的安撫,這也就是為何有些孩子,都可以在馬桶上尿尿了,卻不願在馬桶上便便的原因。
原因6、抗拒催促:
不少爸爸媽媽,在孩子2、3歲時,擔心孩子怎麼還不戒尿布,就嘗試了許許多多的方法,然後卻又無法成功,就開始著急了,這樣的情緒多少會影響到孩子,不僅如此,孩子本身其實也可能產生挫敗感,然後又一直不斷被催促,最後就選擇抗拒、排斥。
6訣竅引導孩子坐馬桶
萬一孩子已經會排斥坐馬桶,爸媽首先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心態,孩子就是某個原因卡住了,大人越催促、越兇,只會讓孩子對坐馬桶這件事更貼上負面的標籤,一點幫助也沒有。唯有大人調整心態,放鬆情緒,才會有更多創意和幽默感,化解孩子的恐懼。讓害怕坐馬桶的孩子願意坐馬桶,有6個訣竅:
1. 如廁步驟化,給小任務:
要孩子自己坐馬桶如廁這件事是有很多步驟的,大人與小孩都應該要建立只要有多成功一小任務,就是大進步的心態,而不是把焦點放在孩子成功在馬桶上如廁了沒。例如孩子能不能在家裡某個角落或特定位置如廁(可包尿布)?孩子能不能改成在廁所附近或廁所裡面如廁(可包尿布)?孩子能不能坐在便盆或馬桶坐墊上如廁(可包尿布)?孩子能不能坐在馬桶上一段時間(可包著尿布,不一定要上出來)?孩子能不能自己脫褲子如廁?孩子尿尿成功了,再來努力便便……等。當我們把如廁這件事情拆成很多小任務來看,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一點一滴在進步的,大人就比較不焦慮,孩子也會比較有成就感,也能很清楚知道孩子卡在哪個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