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一入學要具備的12大能力清單
7. 能立刻回應大人的專注力
現在小學老師普遍認為孩子的專注力越來越不好,常常都沒在聽大人說話,或者一副有聽沒有到一樣,問他會說知道,問他知道什麼,又答不出來。專注力不好一定會影響學習成效,可以透過遊戲鍛鍊孩子的聽覺專注力。
8. 規劃文具位置數量的組織力
小學生物品變多,自己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,尤其是文具,有不少小學生的媽媽抱怨孩子常常不是掉橡皮擦,就是筆不見,要不然就是一個鉛筆盒裡塞了一堆用不到的文具,掉了自己也根本不知道,這都是欠缺組織規劃能力。趁暑假,爸爸媽媽可以開始帶著孩子,看看學校給的物品清單,練習規劃該準備什麼,該放在什麼位置,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書桌、櫃子,也該讓孩子練習自己收納,物品要有固定的位置,也可以請孩子當小幫手,看到衛生紙、濕紙巾沒有了,也能主動去補充。
9. 會主動思考的問題解決力
從小我們都教導孩子,有問題要跟大人說大人就會幫忙,這對小小孩而言沒有錯,因為他們本來經驗就不多,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。但對於即將要上小學的孩子,就不該是遇到問題,想都不想就直接找大人協助,要鼓勵孩子先主動思考,試著自己解決,無法解決時,當然可以問,但絕對不是「媽媽這個我不會」,而是清楚告知不會的地方是哪裡,例如「我看不懂這句話的意思,我覺得是……,但好像又不對…」這樣的表達方式,代表孩子其實是有主動努力思考的。接下來,當然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,爸爸媽媽可以趁著暑假,帶孩子認識字典、查字典,練習問google大師,或從家中的百科全書中尋找答案。
10. 能不動手不動口的自制力
6歲以上的孩子就該有較好的衝動自制能力,不該隨意就動手,也不該任意出口傷人,如果現在孩子還是常有動手動口的問題,建議要盡快加強。爸爸媽媽也該趁著暑假,教導孩子認識情緒,練習情緒調節,可以透過情緒溫度計,教孩子覺察情緒,以及調節的方式。(推薦閱讀:8種遊戲在家練出自控力和專注力)
11. 有社區週遭的認路能力
小學的校園活動空間比幼兒園大很多,孩子要能盡快適應,就要有一定的空間方向概念,知道教室在哪裡,健康中心或科任教室在哪裡等,因此除了帶孩子校園巡禮外,也可以在平時多讓孩子注意社區周遭環境,學習認路與定向感。由於現在是疫情,都關在家中,爸爸媽媽可以透過google街景,來讓孩子用玩的方式認識。
12.判斷對方情緒的察言觀色力
孩子要有判斷對方目前的想法與情緒,再決定自己行動的能力,之前就有家長分享,孩子居然在老師說「現在誰孩子講話」時,指著老師並大聲說「你呀!」當老師跟家長抱怨時,媽媽超想找個地洞鑽下去。因此,趁暑假,爸爸媽媽更要注意孩子察言觀色的能力,當大人在說說話、工作時,就不可以隨意插嘴,當對方在生氣時,就不該隨意開玩笑。當不知道該做什麼或想做可能會打擾到人的事時,可以先看看其他人在做甚麼,再決定現在能做或不能做,或現在該做什麼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