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:爸爸參與育兒過程有四大影響力
如果爸爸一直沒有參與育兒過程,久而久之,孩子也知道媽媽並不擅長玩這些體能性遊戲(講講故事倒還可以),或媽媽整天忙家務沒有餘力陪自己玩耍,再加上周遭的遊戲玩伴很少、又缺乏跑跳的空間場地,孩子很容易就會身陷大肢體發展遲緩的危機當中。
5.給孩子冒險、跌倒的機會
如果幼兒從小全然以小心翼翼的方式來保護,在臨床上會發現他們比較容易成為發展遲緩的族群,但這並不是指媽媽的教養造成孩子發展遲緩,而是環境裡如果少了爸爸這個學習模仿的對象,自然比其他孩子少了很多刺激的來源。
男性的粗心有時在教養上是很有幫助的,因為對孩子不會有過度的保護,也提供孩子一些冒險的機會。
相對來說,媽媽可能會把孩子照顧得非常安全,安全到孩子沒有機會去探索、冒險、甚至受點傷。
但沒有跌倒過,好像也不是健全的成長,就像沒有出過海的水手,只是在港灣裡待著,沒遇過風浪。爸爸比較傾向鼓吹孩子「要勇敢、去試試看」;媽媽則經常說「不要去,太危險」,兩者差距很大。
給爸爸的貼心小叮嚀
1.千萬不要當”人在心不在”的爸爸
上了一天班回家固然很累,但還是要協助老婆處理一些家務,並且每天花一點時間逗逗孩子。
2.以食物來親近寶寶
對寶寶來說,吃是最重要的,以食物來親近寶寶最快,試著餵寶寶吃一點東西吧!
3.盡量支援育兒的工作,給媽媽短暫的喘息時間
如:2〜3小時的散步假、或和朋友出門逛街聚會,回到家以後的媽媽戰鬥力會不一樣喔!
4.不要對孩子說負面語言
孩子都了解你的喜怒哀樂,所以別在他們面前脫口而出負面的語言,如:「我是爸爸,你怎麼都不找我?」
5.對孩子唱兒歌
爸爸也試著學習媽媽常對孩子哼唱的兒歌,以此來親近孩子,讓孩子感覺熟悉不陌生。
6.分散孩子對媽媽的注意力
經常推著嬰兒車帶寶寶出門跑跑跳跳,分散孩子對媽媽的注意力, 增加爸爸遊戲角色的重要性。
7.讓孩子主動靠近
孩子遇到挫折時,爸爸可以試著對寶寶說:「寶貝來這裡,爸比抱抱!」讓孩子主動趨近你,而不是急著去碰孩子。
而媽媽也要適度地離開,孩子才會「沒魚,蝦也好」地與爸爸逐漸建立起關係。
8.爸爸的角色對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和性別認同非常重要
因此,絕對不是只由媽媽來帶孩子就好。
許多媽媽都會對爸爸在育兒教養、或家務處理過程中事不關己的態度感到相當不滿,然而爸爸卻普遍不認為自己有缺席過。因為他們往往誤解和子女互動就是指導功課,參與家務就是付錢買單,在舊一代的爸爸心目中所認定的育兒和家務項目,和媽媽之間是有很大落差的,但我絕對相信現在年輕一代的爸爸,參與程度一定會比從前來得更高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