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四件事,有效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
孩子睡眠不足的4種跡象
你的孩子晚上睡得好嗎?根據國際睡眠研究發現,很多行為問題,可能跟孩子晚上睡不好有關:
1.喜歡東摸西摸的,學習的焦點總是錯誤
因為透過東摸西摸,才能保持自己醒著學習。
2.體重停止增加
因為沒有熟睡,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
3.比一般孩子好動,不受控制
睡不飽的孩子反而亢奮,亢奮完了開始焦慮躁動。
4.記憶力退步,時間感變差
這是因為日積月累睡不飽,直接傷害大腦記憶中樞:海馬迴。
睡眠的過程分為深睡期及淺睡期這兩個不同時期。前者修復及增進身體的體力,後者整理白天所發生的事件及學習,變成長期記憶力。
也就是說,晚上睡眠時間,孩子的大腦,其實是在進行補腦力及補體力的雙重重要任務。
做好四件事,有效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
一般來說,大部分兒童非病理性造成的睡眠問題,是可以透過爸媽的教養,輕鬆解決,問題及解答如下:
★活動量造成的睡眠問題:
很多孩子的身體活動量比較大,尤其是孩子過了兩歲後,運動跟協調能力大增,身體的精力好像用不完一樣,我經常建議這群孩子的家長,每週至少進行三次以上的大動作遊戲時間,讓孩子有機會消耗體力、訓練耐力。
藉由一些感官運動除了能讓孩子的大腦整合,增加專注記憶及認知學習外,更能讓這群活動量比較大的孩子輕鬆一覺到天亮。
★戶外日照不足造成睡眠問題:
很多爸媽為孩子選擇的活動,多半是在家的靜態操作遊戲,較少到戶外活動,接受日光。白天多照太陽,有空有多帶到戶外走走,有助於孩子的大腦分泌分辨日夜的神經傳導物質,如此一來,大腦才能告訴身體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
★作息的規律性紊亂:
孩子的睡眠規律很容易跟著大人走,家中的成人如果是夜貓子,全家不能到了晚上十點後就關燈就寢上床,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好的壞習慣。
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,孩子的睡眠問題還可能因為爸媽沒有在第一時間,觀察到孩子已經有睡意,沒有掌握好最佳的入睡時間,因為孩子一旦過了自己的生理週期(如九點他就想睡了),反而不想睡,這其實非常傷害大腦學習。
★睡眠儀式的問題:
許多爸媽白天要上班,等到晚上才有時間跟孩子互動,於是就容易跟孩子在晚上玩比較劇烈的活動。
其實,一些盪高盪低,追趕跑跳碰的遊戲,在兒童感覺統合裡是屬於耳朵內在前庭平衡覺的活動,有時候過量,或進行的時間不對,反而讓夜間的大腦更加警醒,所以睡覺前的活動,學齡前孩子的爸媽必須慎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