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上有特殊生,大人該引導的五件事
班上有不太一樣的孩子,大人不明講,孩子往往也都會發現。這些特別的孩子,有些是肢體不便,有些是學習速度沒那麼快,面對這些特生,一般孩子多半都能展現不錯的體貼與包容。然而,有些特別的孩子,只是在情緒行為的管控上較不成熟,外表、學習能力則與一般孩子無異,這類特生,一般孩子容易以平常的標準去看待他們,乍聽之下,這好像是好事,因為本來就不應該貼特生標籤,我們也無意要貼特生標籤,不過如果不希望孩子在學校常有衝突或發生問題,那麼有些相處上的小技巧,還是該讓孩子們知道。
簡單來說,情緒行為調節能力較弱的孩子,可以想像成他的「地雷區」比較多或較大顆,他們不是故意的,只是大腦控制能力尚未成熟,只要避免去觸及他們的「地雷區」,他們與一般的孩子還是可以相處不錯的。每次跟一般孩子分享地雷區的概念,他們都很容易理解,有些孩子甚至會說「我媽媽也有地雷區,只要她講話我沒回應就會生氣!」沒錯,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「地雷區」,只是多、少或反應強弱的差別罷了。孩子雖然知道大人有「地雷區」,但他們往往不容易意識到小孩也有「地雷區」,有些孩子就算發現了同學有「地雷區」,還會故意去「踩地雷」,因為覺得很好玩,結果,搞得特生在校不斷爆炸,自己也可能受傷,追根究柢,是誰的問題呢?
跟特殊生同班,孩子該知道的5件事
特生有許多種類,而且特質往往也差異很大,但其實多半孩子或家長不會知道班上的特生是屬於哪一種,因此以下就不用類別去說明,而是用在校園中,常見產生衝突的原因與行為加以分類敘述,並不是所有的特生都有這些行為,用意只是在提醒孩子可以多留意這些可能的狀況。
1.特生可能容易誤會:
他們容易對於模糊不清的訊息解讀成具有敵意,簡單來說,同學看著他笑,他們可能會解讀成「被嘲笑」,同學不小心撞到他,他們會解讀成「故意撞」,因此教導一般孩子把自己的想法、意圖完整清楚地表達讓對方知道很重要,而且態度一定要溫和,才不容易被誤會,例如「我發現你穿的衣服跟我弟弟今天穿的一樣,這麼巧我覺得很有趣」或「對不起,我剛剛沒看到你,才不小心撞到你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