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孩子出門聚會,父母好尷尬怎麼辦?
每次長假,肯定有很多朋友的聚會,家族的聚會,應該是非常開心的時候,但孩子怎麼可能每個都像天使,讓爸媽很窘的情況,實在是太多了,為了不要讓你每次都遇到撞牆的孩子,快來張大補帖吧,這些狀況,你一定常常碰的到!
尷尬狀況1、孩子沒大沒小沒禮貌
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,孩子明明就認識這些要見面的大人,偏偏看到時,就是不肯叫叔叔、杯杯、阿姨、阿公、阿嬤。有些小小孩,甚至躲到你背後,爬到你身上,打死都不叫,你可能還耳提面命的跟他說:剛剛來的時候,你不是跟媽媽都說好的,我們到人家家要有禮貌啊?而反觀有些比較大的孩子,你越叫他叫人,他反而生氣及憤怒,走到旁邊去,對大人理都不理。這真是讓爸媽好尷尬啊!
父母的處理方式:
其實每個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都不一樣,有些孩子比較快就可以進入狀況,有些敏感的孩子就要觀察很久。孩子到底都在觀察什麼呢?觀察這個地方有沒有好玩的東西,有沒有讓我不焦慮的東西,有沒有我覺得很不舒服的人。例如:過年期間,很多大人,見到孩子通常會一箭步的上去想要抱、互動、問孩子東問孩子西的,這樣更不可能讓孩子成功的熱絡起來。如果爸爸媽媽遇到這種不叫人的情形,我通常會幫孩子補上個幾句,讓孩子有台階下「叔叔好!我們剛坐車還沒醒,待會再跟你玩!」,「阿姨好!我有一點忘記你了,等我一下下,我會回想起來!」,「阿公好!我先跟你揮揮手,等一下再大聲叫你阿公!」。這些語言,其實是要降低孩子的焦慮,從主要照顧者身說出來,對孩子尤其有安全感,接著如果孩子熟習環境了,成功的打招呼了,大人一定要大大鼓勵,告訴他,甚麼時候做到約定都沒關係,重點是做到了。所以別太快貼孩子「沒禮貌」的標籤,是我一直在衛教的重點。
尷尬狀況2、孩子情緒暴走又哭鬧
還有一種狀況,尖叫+哭鬧,在家堅持度很高也就算了,過年期間到別人家,或上餐廳吃飯,就非得照著孩子的意思做,照的孩子的順序,順著孩子自己的規則,嚴重的時候,連碗筷不是用他喜歡的,吃到一口不喜歡吃的菜,沒看到要看的電視節目,根本就不會管你面子不面子的,先路倒打滾一番再說。這也真是讓爸媽好尷尬啊!想帶出門,但又想到孩子常這樣,就頭皮發麻!
父母的處理方式:
在教養裡,以靜制動、以柔克剛,是我常常用的招式。記不記得我講過一個例子,先前一位媽媽對他情緒很暴走的3歲孩子,罵也罵了,揍也揍了,但孩子還是變本加厲,甚至讓媽媽覺得,在大庭廣眾下的哭鬧,已經有一點是在演給大家看的感覺了。
我後來建議他,當孩子情緒來的時候,你就告訴他:我有聽到!我也有看到!等你哭完了,就可以來跟我說說話,我在這陪你!接下來,我甚至教媽媽,你再跟他說,哭可以,但要控制一下不要太大聲,不然太大聲讓我耳朵聾了,我就聽不到你可愛的聲音了。後來,孩子竟然不到3分鐘,收拾眼淚問媽媽:「這次你怎麼沒罵我?」,看來,誠如媽媽的直覺,過去大部分的行為,是演給觀眾看的,那我們為什麼不能用溫柔、理性、幽默的方式,來回應孩子吵鬧呢?我認為這是教養上,大家一直很需要學的一個關鍵態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