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懂愛惜物品怎麼教?
3、教孩子不浪費再利用:
這點我覺得很多幼兒園都做得很棒,我兒子過去在幼兒園時期,老師常會請孩子收集一些不要的東西,例如保鮮膜或衛生紙的紙捲、瓶蓋、玻璃瓶、濕紙巾上的塑膠蓋等,然後化腐朽為神奇,創作了很多作品。到現在,孩子遇到東西壞掉時,就常會跟我說,「爸爸不要丟,這個零件還可以拿來……」,或者是「我可以用xxx來把它修好」,對於物品有甚麼樣的再利用價值很清楚,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提升不少。
4、教孩子量力而為:
到餐廳很多孩子遇到喜歡吃的,就會要求還要,或每樣都貪心拿很多,結果到頭來吃不完就顯得很浪費。或者是探索慾望強,想要知道物品是怎麼組合起來的,就急於拆解來看看,根本沒想到自己有沒有辦法在組合回去。這些都是孩子沒有想到要量力而為的例子,等事情發生後,就會被大人扣上浪費、不懂愛惜或珍惜的帽子。只光教食物得來不易是不夠的,而是要教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在那裡,例如吃飯,不該每次都是大人幫孩子盛裝食物,這樣孩子永遠不知道自己現在這樣的餓的感覺,是可以吃下多少食物。拆解玩具或物品也是,平時大人陪玩時,可以把這樣的遊戲融入,大人組合好一個形體,請孩子看仔細,然後拆解掉請孩子重組,孩子就可以知道,自己的能力到哪裡,讓孩子學到量力而為,就不會輕易嘗試去拆解其他的玩具或物品。
5、讓他對資源不足有感覺:
每次缺水,都能讓孩子意識到水在生活中有多麼重要,並且該怎麼做到珍惜與不浪費。因此,在生活中,有些時候讓孩子感到匱乏是必要的。之前看過一個報導,若現今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和濫獲情況持續下去,人類將在2048年無魚可吃,孩子看了之後,就很焦慮老了以後沒有喜歡的鮭魚可以吃,對於垃圾分類現在就相當認真的做。大自然環境是息息相關的,可以多帶孩子看繪本、影片,或到博物館看看相關的展覽,自己的一個小動作是怎麼樣影響海龜或北極熊的生存,孩子就會主動做到愛惜與珍惜資源。
6、不讓孩子輕易得到:
當孩子將東西損毀或弄壞,要求再買,就要讓孩子學會付出代價,而這個代價絕對不是打一頓、罵一頓就算了,要學習付出勞力。很多家長會請孩子花自己的零用錢,這也沒錯,只是現在不少孩子零用錢加壓歲錢真的很多,平時也沒甚麼機會花錢,所以當文具不見,花自己一點錢買,也沒甚麼感覺的,因此建議約定好,用勞力去換取金錢,孩子才容易學到珍惜。
當然,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大人要以身作則,大人在生活中很會愛惜與珍惜,孩子就能從小耳濡目染,更容易學到愛惜與珍惜的方法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