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懂愛惜物品怎麼教?
小孩要求買東西,總是會做出千百個承諾「我這次一定會好好保護」、「我這次一定不會亂丟」、「我這次真的會好好愛惜」,但過沒幾天,橡皮擦又分屍了,鉛筆又不見了,東西又弄壞了、玩具又亂丟了,xxx又找不到……,故態復萌。
是因為孩子太容易得到而不會珍惜嗎?大家都說讓孩子體會缺少的感覺,就會懂得愛惜,但孩子常丟筆,總不可能讓孩子沒帶筆去上學吧!孩子不懂得愛惜物品,究竟該怎麼教最有效呢?
其實,孩子不是不愛惜,而是他們不知道什麼叫「愛惜」?該怎麼「愛惜」,更明確的說,他或許認為他有愛惜,但爸媽認為沒有,彼此間的標準不同,因此希望教出會珍惜、會愛惜物品的孩子,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下面六方向:
1、教孩子保管的方法:
從教孩子收玩具開始,年紀小的孩子,東西不多,通通放到一個玩具箱就好了。但隨著孩子的東西越來越多,就要有分門別類的概念,書放到書架上,球放到球桶裡,其餘收到玩具箱。大約三歲起,就該給孩子一個有小抽屜的桌子,因為這時的孩子會塗鴉、貼貼紙,而這些事情都請孩子在小桌子上完成,文具用完就放到抽屜裡。從小教孩子收納的概念,給予孩子足夠的儲藏空間,引導孩子分類放好,孩子拿到東西後,自然也就知道要放到哪裡,比較不會亂丟。
2、具體教愛惜的方法:
我認為這和審美的觀念很有關係,可以看看小學生的課本,有些孩子就是能保持書本乾乾淨淨、整整齊齊,有些孩子學期都還沒過一半,課本封面就已經不見了,書本角角也爛爛的。許多孩子是不以為意的,「沒關係呀!反正都能用」,這就如同有些孩子就是要把橡皮擦戳洞、鉛筆一定要兩頭削,然後把鉛筆盒弄得髒兮兮一樣,大人覺得這就是不愛惜,孩子卻認為這樣方便,能用就好。因此希望培養會愛惜、會珍惜的孩子,首先在幼兒時期要先培養美學,大人也要身體力行,例如切一盤水果,隨便擺跟好好擺盤,讓孩子比較感覺有何不同,好好擺盤是不是比隨便擺盤更讓人感到舒服,心情愉快呢?當孩子有美學的觀念,進而教導孩子每件物品愛惜的方法就會更事半功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