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要媽媽死掉!」孩子愛說氣話怎麼教?
4.孩子說氣話,不要急著懲罰:
這是一種想要用權威把孩子的行為壓下去的方法,或許孩子本來就是因為覺得被控制,想反抗而說出氣話,結果大人的方式還是懲罰,更強烈的控制,或許孩子還小可以壓得住,但會讓孩子更怨恨,會為了擺脫控制而顯得更叛逆。
5.孩子說氣話,給予冷靜時間:
所有的引導都要在彼此冷靜時才有辦法進行,如果爸爸媽媽聽到孩子的氣話,實在忍不住,建議寧可離開現場一下再回來。也記得給予孩子冷靜的空間與時間,有智慧的家長在說話前要先思考,這樣做孩子會更冷靜還是更失控?讓孩子冷靜的話才能說。
6.孩子說氣話,幫他說出感受:
情緒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覺察自己的情緒,這是需要引導的,就算是小學生,也未必人人都能做到,所以大人可以幫孩子把感受說出來,例如「我知道你是因為生氣不能看電視,才這樣說」,當然,有時候事件來的很突然,大人未必立刻能知道生氣的原因,但當大人先開了一個口,孩子通常就會接話,幾回下來也就能釐清真正的原因與情緒了。
7.孩子說氣話,提醒行為後果:
當知道孩子真正生氣的原因後,可以反問孩子,「那你覺得這樣說,就能達到你想要的了嗎?」,例如「你覺得你罵媽媽,媽媽就會答應讓你看電視嗎?」已經冷靜下來的孩子,都會回答「不會」,接著反問孩子「那你覺得你罵媽媽,結果會是怎樣?」「這是你想要的結果嗎?」
8.孩子說氣話,步驟化回顧:
這是最重要的一步,就是教孩子問題解決的辦法。跟孩子一起將這次的事件,從頭到尾回顧一遍,彼此檢視每個階段怎麼樣說話比較好,大人可能也有錯誤的地方,例如不聽孩子把話說完,或存在著不信任感,就拒絕孩子的要求,大人也要道歉並修正,這對孩子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身教,孩子未來也才會勇於承認錯誤,並勇於改正,不衝動說話。
9.孩子說氣話,重建情感連結:
事件都討論完畢後,記得抱抱孩子,重新建立情感連結,這時可以跟孩子分享,大人聽到孩子說氣話時,大人的感受,也引導孩子思考,萬一今天是大人對孩子這樣說,孩子會是什麼感覺,要讓孩子了解,令人受傷的言語,是不容易修補回來的。
記得,當孩子感到挫折絕望,就會用氣話表示,大人是有機會預防孩子說氣話的情況發生的,那就是減少用威脅的方式對話,例如「你如果再這樣不聽話,我就不准你出去玩」,大人的用意是希望孩子為了要出去玩,而停止胡鬧的情形,但在孩子聽起來,就是「你不准我出去玩」,孩子會有更多負面情緒及言語出現,但如果大人是用正向語言,「你想要出去玩,那你就要做出努力改變」,這樣的言語,孩子聽起來會覺得有希望,也就會比較用正向的行為去回應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