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-12歲孩子如何培養責任感?
4-6歲教負責
可以透過繪本告訴孩子什麼是「責任感」,在家裡或在學校都可以設立值日生或小幫手制度,因為學齡前的孩子很喜歡透過完成事情而被大人肯定,正好可以利用此來培養孩子的負責行為。此外,要持續建立孩子生活自理與身邊處理的能力,包括穿脫衣物、是否要穿脫外套、收拾自己的書包、房間,想要跟誰分享什麼玩具,不想要分享的玩具,是不是在客人來之前就要先收好,以及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。而大人也要隨時有收拾殘局的準備,當孩子將犯錯時,不需要過度責備,這會讓孩子學會逃避、找藉口,而是該引導孩子如何收拾,雖然最後大人可能都得再做一次,但學會面對問題絕對比責備來的更重要。
7-9歲教計畫
這個年紀要培養孩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,學習安排優先順序,因此要學著列出計畫表,先做完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。小學要固定安排孩子做家事,不要用命令的方式,這只會讓孩子找到機會就偷懶,就無法形成負責,一開始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做家事,陪著孩子一起體會做家事的樂趣或成就,固定做,孩子就容易自己內化成自己的行為。
當孩子有負責的行為出現,一定要給予肯定,孩子才會更有動機負責任。此外,要多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,例如總是忘了帶作業回家,可以怎麼辦呢?如果總是靠大人提醒或提供方法,孩子就不會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,當然就會沒有責任感。
10-12歲教自律
這個年紀已經是小學中高年級了,要學會負責的事情不再僅限於自身,而是要包括他人,例如學習當幹部,管秩序又不傷害友誼,做事時多考慮他人的感受。讓孩子知道任何事情都必須付出才會有收穫,因此可以安排勞動賺零用錢的機會,這會讓孩子更實際了解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的責任感。
在身邊處理的部分,早餐可以請孩子自己處理,像是把麵包放烤箱、饅頭放蒸鍋等;另外如果學校不遠,可以讓孩子學著自己上下學,或到社區附近採買東西再回來,讓孩子有獨立的機會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