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愛打小報告怎麼辦?要記得教他6件事
5~10歲是最愛打小報告的年紀,不管大事、小事、自己的事、朋友的事,甚至完全不關他的事,都要告狀。孩子打小報告,看似是因為正義感,但常常又不免正義感過了頭,令爸媽擔心這會惹人討厭、沒朋友。
有些孩子打小報告過於頻繁,會讓大人覺得是在引起注意,於是刻意忽略,甚至責備,但這會不會抹煞了孩子正義感的表現呢?究竟孩子愛打小報告該怎麼引導,以及孩子愛打小報告的心裡想法為何呢?
其實,孩子打小報告是正常的發展過程,因為他們正在學習所謂的規範。5歲左右的孩子,已了解生活上有許多的規範是要遵守的,因此當他們心中所認定的規範被打破時,就會想要尋求確認,再加上孩子這年紀多半無法分辨這個不一樣是「大事」還是「小事」,就會頻繁來找大人確認,而被認為是吸引注意。
除此之外,由於孩子解決衝突的能力還沒有很好,因此這個年紀遇到人際社交衝突,也會喜歡告訴大人,以尋求解決,帶孩子到了小學中高年級,這樣的現象才會逐漸減少。當然,打小報告還有可能是期待自己被肯定,這通常比較會發生在生活中比較少被讚美,缺少成就感的孩子身上,而這類孩子如果大人是用忽略法來對待「打小報告行為」就可能會適得其反,因為孩子可能會轉而用更不適切的方式來得到關注。
孩子愛打小報告要教6件事
面對愛打小報告的孩子,大人不適合做過多的讚許與忽略,而是要教孩子6件事:
1. 教他嘗試解決,再找人幫忙
當孩子來打小報告,例如孩子說「媽媽,哥哥把我的彩色筆拿走了」,建議大人不要輕易地直接處理或給予解決辦法,而是引導孩子先想想,遇到這樣的情況,可以怎麼做,別讓孩子跳過想方法的這一步,直接就來找大人幫忙,如果孩子就是沒有方法,那麼大人可以先指導孩子,建立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2. 教他反思自己,再去檢討別人
孩子本來就容易批評別人,而忘了反思自己,例如曾遇過一個孩子,經常跟老師告狀說同學打他,老師當然就會去處理打人的同學,直到有一天,一個很有正義感的女孩跟老師說,是那個孩子先說不好聽的話,同學才生氣的,這才真相大白。孩子來告狀的同時,建議大人引導孩子思考前因後果,自己是否有責任,並且提醒「言語攻擊也是一種攻擊」,自己做不到的事,就不可以輕易批評別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