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是壞,只是不夠成熟
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早熟,許多能力都超前,因此大人很容易把對孩子的期待提高,例如對3歲的孩子說「你明明就會說,為什麼還要用哭的!」殊不知其實這年紀雖然會說,但語言表達還沒有很成熟,在有情緒時,大腦是很容易卡關的。
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令爸媽頭痛的行為,相信有些爸媽管教久了,或被路人甲乙批評久了,真的會懷疑自己的孩子真有那麼「壞」嗎?其實很多時候,孩子真的不是壞,而是他們的大腦還不夠成熟。
1.說了不行還去做,是因為自制力不成熟
「不可以在沙發上跳」、「不可以動手打人」……,生活中爸媽應該很常對孩子說不可以,但很奇怪,明明孩子也都知道這些事情不對,不可以做,偏偏還是會去做,這是因為大腦的自制能力大約3歲多時開始發展,在青春期結束時才成熟,因此孩子忍不住、衝動不是壞,而是他們的自制力可能需要多鍛鍊。
2.動不動就發脾氣,是因為自我調節不成熟
現在的孩子接受的環境刺激量較過去大很多,例如每天的活動被排得滿滿,孩子沒有喘息或空白時間,孩子就沒有足夠的調節心情、抒發情緒、緩減壓力的機會,這會讓孩子容易一點小事就生氣,經常莫名發脾氣、計較,孩子不像大人,大人可能可以很快轉換心情或紓解壓力,但孩子自我調節能力不成熟,無法這麼快,因此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孩子,建議爸爸媽媽注意要注意孩子是否接受過度刺激,務必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或空白時間。
3.堅持己見不聽勸,是因為判斷力不成熟
2、3歲的孩子很愛自己來,4、5歲的孩子很愛照他的計畫做,這是因為他們對獨立、自我認同是相當渴望的,他們覺得他們夠大了,他們可以,所以對於大人的建議,常常聽不進去,這是由於他們對於事情的判斷能力不成熟,常會誤判或漏判,因此大人會有種「就跟你說這樣會失敗你就不聽,失敗了才在生氣的」感慨,對於很愛堅持照自己方法的孩子,建議大人在引導時不要光說「你應該要…」,而是要放聲思考,將你的思考邏輯過程說出來,不是教導的語氣,比較像是自言自語的語氣,給孩子一個台階下,這種方使孩子比較會把大人的話聽進去,同時也能鍛鍊孩子的判斷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