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5大難搞行為,聰明爸媽要這樣教
孩子什麼難搞行為令你最頭痛呢?動不動就發脾氣?叫都叫不動,不配合?還是生氣就打人、丟東西、破壞?或是擺爛、逃避,做事不用心呢?
不同難搞行為要有不同方法引導,一起來看看
1. 一生氣就動手:這樣的孩子通常情緒起伏很大,一生氣反應就比較激烈,而且事後問他,可能什麼都不知道,因為腦袋一片空白,其實孩子都知道不能打人,但理智線斷時就無法控制,因此,教養要注意引導:
◆自我覺察:察覺自己的情緒,現在的感受是什麼程度,透過情緒溫度計,了解這時候可以用什麼方法排解情緒:
◆替代方法:教導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,可以透過溝通解決的問題,要教導溝通技巧;無法改變的事情,要教導冷靜策略以及紓壓的方法,例如孩子就是想要透過出力抒發情緒,可以提供孩子可捏的球或娃娃,或者是黏土,甚至給孩子一個冷靜區,提供空間與時間自我安撫。
◆正向支持:只要孩子有嘗試控制自己,就要給予孩子鼓勵讚賞,讓他自己知道他是做得到的,相信他會更努力自制。
2. 不高興就亂丟東西/破壞:這通常和挫折感有關,沒有問題解決的策略,也是過於衝動,因此,教養要注意引導:
◆冷靜停權:破壞是不被允許的,因此要終止孩子目前的活動,以避免安全疑慮,並請孩子冷靜,包括喝水休息、深呼吸等。
◆彌補錯誤:要自己收拾善後,才能學到後果,因此包括修復、補償或道歉,孩子都要親自做,大人可以陪伴。
◆解決技巧:孩子就是沒方法處理情緒才會用這樣的手段抒發,因此要教導問題解決策略,學習溝通協商,努力過還是無法改變,就要轉換心情,去做開心的事,提醒孩子,「記住,破壞還要收拾善後,一點都不好,對吧!」陪孩子一起想想,不丟東西,能做什麼讓心情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