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我們害怕面對評估,就錯過幫助孩子的黃金發展關鍵期
當接到學校老師打電話告知孩子需要找專業評估時,大多父母第一時間很難接受,甚至懷疑評估的用意,是指我家孩子有問題嗎﹖還是家庭教養有問題﹖如果這時剛好有旁人介入,覺得孩子長大就會好,都是父母、老師教導無方不夠用心;往往在孩子還沒有受到評估診斷前,爸爸媽媽就已經因為這些壓力,不小心掉進憂鬱的漩渦裡。
但是,如果我們害怕面對評估,就錯過幫助孩子的黃金發展關鍵期。
於是,我們與學校老師通過電話後,夫妻倆當晚開起小型家庭會議,整理出學校老師欣賞哥哥的優點,以及需要評估修正的問題點;再來下一步,我們預約曾在醫院擔任職能治療師的王宏哲老師,為哥哥進行各項能力發展評估。
當然,除了王老師評估外,在醫院裡的兒童早期療育評估也是一種選擇;不過要記得,預約評估皆需要一段漫長等待時間,整個流程走完也大半年過去,所以提早發現問題、提前預約,才能及早提供孩子更多發展上的協助。
出發前有先跟孩子預告,等等會見到一位王老師,他會跟哥哥玩一些小遊戲,我們可以在遊戲中,看見哥哥很厲害,以及需要繼續加油的地方。
評估時,王老師透過家庭諮詢、專業評測表、觀察及互動方式來進行整體評估;發現哥哥有些較弱的發展向度,以及低空飛過的能力,像是在衝動控制上尚未成熟、感統比較躁動、眼睛不習慣看人,缺乏觀察情境等需要修正的地方。
加上哥哥的問題點都是有跡可循,所以診斷結果為→沒有ADD「注意力缺失」也沒有ADHD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;因此,評估當天並沒有轉介到醫院,或安排其他感統課程的需要,我們可依照王老師建議,觀察成效進行修正即可。
回到家後,我們將王老師的教養諮詢過程,以及評測內容分析進行文字整理;並試著列出十項重點筆記,希望能幫助我們更了解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外,也能透過這些寶貴的策略分享,傳遞給更多家長與老師,讓我們更新對孩子的教養觀念,一起修正成更完善的教養方式與態度。
王老師教養諮詢及評測分析,十項重點筆記如下▼
1. IQ、創造力偏高的孩子,容易感到無聊
2.愛講話不是一種錯,但要學習看情境而講話
3.眼神互動對焦,才能幫助孩子社會化
4.幫助孩子建立現實感,從月球拉回地球
5.孩子會硬碰硬、踩底線,都是有原因
6.生命自己會自己找到出路
7.孩子情緒多,大多是接收到情緒後的反擊
8.感統失調的孩子,需尋求刺激讓自己專心
9.大班養成情緒穩定、專心的習慣,才是真的贏在起跑點上
10.在家可以訓練孩子的方法
1. IQ、創造力偏高的孩子,容易感到無聊
依哥哥的程度,屬於IQ、創造力偏高,反應很快的孩子,但他有著不容易收斂型的專注力,加上本身的分心氣質在;所以感到無聊時,會表現出不配合、不聽話,立即尋找其他更好玩的人、事、物。
2.愛講話不是一種錯,但要學習看情境而講話
哥哥的愛講話並不是一種錯,也沒有什麼評估量表會評愛講話是不行;但是,不能看情境而講話,這屬於評估範圍了!
老師說在大腦上的理論,衝動控制約在4歲半左右開始成熟;有些男孩的發展會比較慢、沒辦法等,但是要說是過動症,狀況又會更多一點,所以就臨床經驗,哥哥是在衝動控制上還不夠成熟。
3.眼神互動對焦,才能幫助孩子社會化
哥哥的眼神雖然對焦偏弱,王老師觀察到那是因為他不習慣看,他以為用耳朵聽就能聽懂全部;聽,雖然可以知道指令,但是如果用眼睛看才能幫助他觀察氛圍,理解對方為什麼在生氣,為何叫我不要在這樣做。
所以,缺少眼神互動,不管孩子多聰明,在社會化過中都會是慢的;建議我們可以加強哥哥眼神上的互動,並常常請他回想,說出事情的前因後果,才能幫助孩子練習社會化。
4.幫助孩子建立現實感,從月球拉回地球
進行活動時,孩子聽完如果覺得:「這我早就知道」,而立即進行太多聯想,就容易沒仔細觀察到,現在活動已進行到那個步驟。
當大班準備進到幼小銜接時,很多活動都有一定的要求;所以,我們可適時提醒哥哥覆誦整個順序流程,知道什麼場合說什麼話、做什麼事,以幫助孩子建立現實感,從浪漫的月球拉回地球來。
5.孩子會硬碰硬、踩底線,都是有原因
孩子表面上看是踩底線,其實背後都是有原因,他真正想說的是:「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、我不能東西被沒收、我沒辦法接受這樣的結果」,可是我不能怎麼樣,所以面對不服時,就會用最直接的情緒方式,來表達自己內在需求。
雖然,哥哥在這部份還需要學習,衝動控制的成熟度也不夠,但是王老師覺得還沒有到ADD、ADHD的程度;因為他的情緒看起來都是有原因,所以,我們也可以試著觀察看看,哥哥是否會學2歲妹妹的情緒、尖叫等退化行為,用此方式來獲得大人對他的關注。
王老師說:「教男生就是直球對決」,這個任務可以交給爸爸來教,例如「現在上課要專心,下課再聊天」、「現在吃飯不說話,吃飽飯再說」;現在開始只要將習慣建立好,就不用一直花太多時間去安撫孩子的情緒,一下要他像個哥哥好好說話、一會又要像大班生不要哭。
6.生命自己會自己找到出路
哥哥的氣質滿溫和,個性就是你好、他就跟你好,雖然屬於粗線條的男孩子,但他的行為都是出自保護自己;王老師說如果哥哥今天沒那麼聰明,那他的情緒只是讓大人壓著,但剛好他夠聰明,只要對教育方式不服,就會有旁門左道去讓生命自己找到出路。
這類孩子聰明、反應快,所以建議我們運用一些方法,試著改變教養方式與態度,修正發展上需要成熟的地方,並加強他優勢部分,就能讓哥哥與大家有良好的相處模式。
7.孩子情緒多,大多是接收到情緒後的反擊
我們比較怕的是,評測到孩子讀不懂眼神訊息,所以哥哥只是在這面向偏弱,依王老師看是經驗少,習慣沒有建立起來,才會導致他情緒多,而大多都是接收到情緒後的反擊;王老師說當父母和老師都很辛苦,沒有人想一開始就生氣,剛好哥哥都沒有注意到那個眼神,等他幾次後對焦到生氣情緒,還會疑惑想:「你幹嘛一開始就兇我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