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明明不笨,為何功課就是學不好?認識學習障礙
琪琪剛上小一時,媽媽就發現她的注音學習有困難,儘管每個符號都念得出來,但合在一起,就是拼不出來,聽寫也錯誤百出,好不容易度過了注音時期,沒想到寫國字也遇到問題,常出現左右顛倒、比例錯誤、不易辨識等狀況,閱讀時速度慢,也常漏字錯字或跳行。
數學學習也一樣,老師反映琪琪寫考卷時間很長,並且常需要用手指頭幫助計算,數學概念教了好幾遍還搞不懂,應用問題分不清楚要用加還是減。不只學習問題,媽媽還發現琪琪開始喜歡咬指甲,咬到甲床外露甚至發紅、流血,個性也變得比較退縮依賴。
琪琪的爸爸從小就成績優異,對於琪琪的功課不理想,常歸咎於琪琪不認真、不用心,甚至抱怨媽媽不會教,因此為了琪琪的學習問題,家庭氣氛也變得不好。幸虧三年級的老師發現琪琪可能是學習障礙,透過鑑定,目前已接受資源班的介入,以及視聽知覺、視動整合方面的訓練,成績有明顯提升,爸媽了解琪琪的狀況後,也都能配合老師的建議指導琪琪,現在琪琪明顯快樂許多,咬指甲的情形也改善不少。
什麼是學習障礙?
所謂「學習障礙」,其原因是由於神經心理功能異常,因此在心理認知層面上會出現注意、記憶、理解、知覺、知覺動作、推理等能力有問題,導致在行為層次上,會出現聽、說、讀、寫、算等基本學業技巧有顯著困難,且這些障礙並非因感官、智能、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、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的結果。
鑑定時還需要符合下三點:(1)智力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上,(2)個人的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,及(3)聽覺理解、口語表達、識字、閱讀理解、書寫、數學運算等學習表現有顯著困難,且經一般教育所提供的介入後,仍難有效改善。
學習障礙常出現的12個行為表現
1.字常寫錯,例如左右顛倒、比例錯誤、筆順錯誤、字不易辨識、空間安排不當等。
2.文章有看沒有懂,就算每個字都能唸出來或拼出來,但問他這段文字是在說什麼就不知道了。
3.閱讀慢也常出錯,閱讀時常有省略、贅字、替換、次序顛倒、念錯字、不流暢等情形,無法掌握文章前後段落關連與重點。
4.上課常放空,容易發呆恍神,有可能是大腦本身的問題,但也懷疑因為聽不懂,就更容易分心。
5.需用手指協助運算,通常大概一年級剛開始還可能會用手指協助計算,到了二年級就不太需要才是。
(下一頁繼續,看如何發現幼兒學習障礙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