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?小心!可能是共同注意力不好
1. 不會跟隨大人的手勢看過去:不論大人說「你看」,或是用聲音吸引,或是用手比,孩子都很少跟著看過去,更不會看大人眼睛注視的方向跟著看過去。
2. 對自己沒興趣的事就忽視:只關注自己有興趣的事,大人很難吸引孩子注意到大人想要孩子注意的事物,因此常有想教但孩子又不給教的感覺。
3. 不會展示自己成果給大人看:知道孩子喜歡被誇獎,但孩子完成了一個作品,也很少會拿給大人要讚美,就算有拿,大人給予讚美時,孩子也幾乎沒有在看大人讚美鼓勵的表情,少有眼神的情感交流。
4. 不會確認大人有沒有在看:孩子需要協助或想要引起大人注意時,可能會出聲或直接拉大人的手過去,但不會回過頭來看看大人到底有沒有在看。
要怎麼訓練孩子的共同注意力呢?
共同注意力不僅和語言發展有關,更和孩子未來的心智解讀能力息息相關,也就是孩子在團體時,能否跟隨的好,不會常需要提醒、不會常狀況外、不會白目搞不清楚現在該有的行為表現,能清楚知道團體目標是什麼,明白老師或同學說話是甚麼意思,不會誤解或說錯話等。以下方法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共同注意力:
1. 日常生活所有互動,都要確認孩子有跟大人眼神對視,大人要盡量配合孩子的身高,讓孩子容易眼睛看到大人,而大人給孩子玩具時,也盡量將玩具放在大人的眼前,讓孩子拿取玩具時,也會習慣朝著大人眼睛的方向看。
2. 大人要用誇大的方式互動,想盡辦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多用好笑的表情或有趣的聲音來爭取孩子看久一點。
3. 肢體互動容易引起共同注意力,例如按摩、搔癢或童謠,炒蘿蔔炒蘿蔔切切切,配合肢體動作,孩子不僅容易注意到大人,有時孩子自己也會主動玩這樣的遊戲,換他引起大人的注意力。
4. 在和孩子互動時多使用手勢及臉部表情,這種非口語的溝通會比口語更有助於孩子了解你想要和他互動。
5. 模仿孩子遊戲,如果孩子玩大人很難教很難融入時,那就換大人先模仿孩子玩,這會啟動孩子大腦的鏡像神經元,有助於孩子回應你產生共同注意力。
如果父母嘗試了提升共同注意力方法,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、注意力、互動性仍然不足,這可能就需要進一步評估,及早了解原因、及早接受訓練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