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孩子聽不進大人的話?爸媽要盡早了解原因!
5. 覺得太嘮叨:
當大人的說話方式總是一直重複,或者是大人總是習慣大聲說話,孩子也會被操到「耳背」,當大人在說時就會有先入為主的成見把耳朵關上,這時就算大人有再多好的建議,孩子也聽不進去。
6. 反正大人也不聽:
如果孩子平時感受到的是,大人不會把孩子說的聽進去,孩子就會學到,不用把人家的話聽進去,這樣,當然就不用期待孩子會把大人的話聽進去了。因此大人平時一定要做良好的示範,多用反映式傾聽的方式,也就是把孩子剛剛說的話再對他複誦一遍,「你是說…..」,這能讓孩子感受到你有在聽。
7. 覺得不被了解:
任何一種溝通,最忌諱的就是單向,例如孩子只是想要先休息一下,再去寫功課,結果大人在溝通時,卻做了過多的推測,甚至翻舊帳,「我不是跟你說過,一回來要先把功課寫完,你又想看電視了對不對,所以你才待在客廳沒去房間,你上次就是看太久的電視結果作業寫到很晚,你忘記了嗎?怎麼講了這麼多次你還是這樣……」,當孩子覺得被誤解,溝通變成單向,當然也就不可能把你的話聽進去。
8. 不是不聽,而是做不到:
不要覺得很多事情孩子本來就該會,事實上每個孩子能力不同,跟大人小時候也不同,不可以相比較,所以當大人發現孩子似乎不會把大人的話聽進去時,大人應該要反思,「是不是孩子做不到?」「孩子不知道從何做起?」並跟孩子討論「我覺得…好像對你而言很困難,因為我常常再說,可是你好像都沒做到,是因為什麼原因嗎?」一起討論出做好的解決方法。
9. 認為自己是對的:
這也意味著孩子是不認同大人的,這可能出在孩子其實並不知道錯在哪裡?這樣做有什麼不可以?想得不夠多?大人需要做的不是就讓孩子嚐嚐自然後果而已,而是可以做經驗分享,讓孩子知道原來爸爸媽媽小時候也跟他一樣,有過不認同爸爸媽媽的時候,接著再好好的跟孩子說每件事有不同的做法,大人的想法是怎樣,孩子的想法是怎樣,帶著孩子分析利弊,鼓勵孩子自己再想想看。孩子也會需要台階下的,這樣做就是給孩子一個最好的台階。
不過,有些孩子聽不進去大人的話,可能是因為自身的語言理解能力、專注力、社交溝通或情緒調節能力有狀況,這可能就需要進一步評估才知道,因此當爸爸媽媽試了上述方法,效果都不好,那就建議盡快評估,及早接受訓練,才不至於衍生出更多學業或人際上的問題出現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