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高需求孩子的十大溝通術
5. 對環境敏感
高需求孩子對於新的人事物接受度較低,到了新環境會有很長時間黏著爸爸媽媽不放,甚至可能哭鬧。這類孩子可以透過「遊戲減敏感」,像是多讓他捏玩感覺統合黏土來降低觸覺敏感,調整敏感性氣質並改善情緒穩定度,或是多玩有聲操作書,讓孩子多方接觸不同的觸覺與聽覺,減少孩子未來到新環境的恐懼感。
另外,不要因為孩子怕生就不帶他出去進行社交活動,可以採用「袋鼠社交」法,不管是去親子館、親戚家、餐廳都帶著孩子、並且都陪在孩子身邊,不強迫孩子跟人互動,也請大家目光別注視孩子,讓高需求孩子到了新環境依然有安全感,慢慢降低對於環境敏感度。
面對高需求孩子的十大溝通術
1. 清楚告訴孩子如何禮貌要求
很多時候最令大人崩潰的,不是高需求孩子有這麼多「需求」,而是他們表達需求的方式,用唉的、用叫的、用哭鬧的,最令大人受不了,因此首先要解決的,就是教孩子如何用正確方式表達,有禮貌的表達,而且平時就要演練。
2. 讓孩子發現被拒絕也未必不好
讓孩子知道本來提出要求,就有可能被接受或拒絕,大人也一樣,「你看,媽媽請爸爸買宵夜,結果被拒絕了,因為爸爸說吃宵夜不健康,也對!」孩子常覺得被拒絕就是世界末日,大人要帶著孩子發現,這條路被關上,走另一條路原來也很有趣,例如在孩子哭天搶地的要求買玩具被拒絕後,後來把省下的錢花在好吃的鬆餅或點心上,「是不是很棒?如果買了玩具,我們就吃不到這麼好吃的鬆餅了,對吧!還好沒有買。」
3. 大人也要常說請、謝謝、對不起
大人要當好模範,周遭所有的大人都一樣,自己要常禮貌說話,包括對孩子,這樣孩子才會學習用禮貌的方式回應你,或用禮貌的方式溝通。
4. 面對孩子的高需求行為要冷靜
記住,你對孩子的高需求行為越顯得不耐煩,孩子越沒安全感,越想要黏著你,因此,面對孩子的高需求行為,大人不需要有太多的情緒,冷靜的提醒孩子該如何表達才是最重要的,孩子自我覺察沒那麼好,其實常常對自己的行為並不自知!
5. 訂好規則,溫柔堅持不退讓
跟孩子做好約定後,可以寫下來或畫下來提醒孩子,如果孩子一直做不到,可以再跟孩子討論,親子共同討論解決方法,會比爸媽單方面提出來要孩子遵守,來的更加有用,最重要的是約定好就是約定好了,請爸媽溫柔且堅持底線。
6. 忽略高需求行為,提醒禮貌溝通
「媽媽說過,用唉的、用叫的、用哭的,就一定沒有,你希望媽媽答應,那你應該怎麼說?」建立行為與結果的因果連結,告訴孩子「你希望的是甚麼樣的結果,那你認為怎麼樣的溝通方式,媽媽才有可能會答應呢?」
7. 孩子禮貌溝通能得到大人的關注
在練習初期,建議家長,只要孩子能好好溝通,就一定要熱烈的回應,而且盡量能達到要求,主要在於建立「用對的方式溝通」的正向連結,孩子自己也會發現,「似乎好好說話爸爸媽媽就會專注我,那我也要多好好說話」。
8. 帶孩子去賣場要先約定好並做到
不要只有約定可以買幾樣玩具或不能買玩具,而是要出幾個假想提給孩子,讓孩子先去思考,例如看到最新的戰鬥陀螺,超強的,「你超想買怎麼辦?」親子可以先討論出解決策略,包括「有情緒時怎麼辦?」要爸爸媽媽抱一下或去吃好吃的點心等,能達到自我安撫的方式,也要讓孩子先思考一遍。
9. 有優先順序,一次只要求一件事
孩子一定要很多爸媽希望改變的地方,爸媽每件事都要求,只會讓孩子感到壓力,然後需求行為更高多,因此爸媽要自己討論出先後順序,一次要求一件,而且周遭所有的人態度要一致。
10. 主動誇獎孩子進步的地方
孩子很需要爸媽的主動關注,因此孩子有努力,有進步,就要予以讚美,記得,別跟別的孩子做比較,自己跟自己比有進步最重要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