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高需求孩子的十大溝通術
你有覺得孩子和其他孩子相較起來特別難帶嗎?例如睡眠需求少、活動量大、情緒反應過大…等,大人總需要花很多關注在孩子身上,這樣的孩子可能就是「高需求小孩」!根據研究顯示,高需求孩子的比例高達15~20%,也就是每4個孩子中就有一人是高需求寶寶,比例非常之高。
高需求孩子的8項行為特徵
1. 總需要大人的關注與身體接觸,例如睡覺要摸大人、要大人陪睡,做什麼都常要大人陪在身邊。
2. 好像總是不滿足,想要玩更久、想要更多關注、想要更多東西、想要更多愛…等。
3. 捉摸不定,明明昨天這樣可以冷靜下來,但今天這招又沒用了。
4. 很敏感,適應新環境要花較長的時間,面對陌生人也更容易感到焦慮。
5. 好像很容易餓,小的時候經常需要餵食,但其實有可能是孩子希望大人可以一直抱著,得到安全感。
6. 愛大驚小怪,反應過度,很難讓自己冷靜下來,也很難自我安撫,所以小時候大人會覺得必須要一直抱著才行,放下來就很容易哭鬧。
7. 精力旺盛,讓人精疲力竭,好像都不會累一樣,休息一下就可以充飽電。
8. 活動量大,愛哭、睡很少,每每很難入睡,而睡著後一點風吹草動就醒來。
高需求的小孩,baby時期大人覺得辛苦,但畢竟是個寶寶,大人總覺得熬過去了就好。但到了會走、會說話了之後,還是有這麼多高需求行為,動不動就唉唉叫,一直要大人陪,講不聽,大人感到無法休息,情緒就容易失控,對高需求的孩子動怒,只會升高他們的內在需求,結果變成惡性循環。因此打從高需求孩子聽得懂人話開始,與他們互動,就要注意以下這些事。
不能用一般方法教!高需求小孩5大教養重點
教高需求的寶寶或小孩,真的不能用一般方法帶,否則會累死爸媽!接下來帶你認識高需求孩子的行為與氣質,教你如何有效教養超難搞、超敏感小孩:
1. 情緒強烈反應
高需求孩子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情緒反應強烈,哭起來用吼的、用尖叫的,不容易冷靜下來。教養有兩個大原則,其一是「搞懂需求」,而不是孩子哭了就抱、馬上安撫,因為孩子哭鬧不一定是餓了或想睡等生理需求,有時是想要玩、想要拿東西,所以父母要先搞懂孩子是生理或心理需求,常常猜錯孩子的情緒需求,當心他越哭越鬧喔!
另外,孩子情緒正強烈時,不要跟他在情緒上繞,不要叫他「不要哭、不要生氣」,而是要轉移目標讓他情緒冷靜下來,就像大人心情不好會想血拚、吃美食,小孩心情不好也可以透過玩具、食物、繪本來轉移情緒,別讓他一直沉浸在壞情緒中。
2. 餵養困難
這類型孩子很挑食,不喜歡接受新的嘗試,從瓶餵親餵轉副食品很挑,從副食品粥狀改成固體狀也挑。在飲食方面,高需求寶寶很討厭吃飯過程被限制,爸媽可以不用按照一般吃飯的常態規矩來執行,孩子想用手抓食物吃也沒關係,想單吃整碗白飯再吃菜肉也無所謂,先讓他覺得吃飯這件事不困難,反而很好玩再說。如果想讓孩子嘗試新食物,也一次一種慢慢來就好,不要一次給太多食物上的變化,等孩子適應了再嘗試新的東西。
3. 睡眠不易建立
有些高需求孩子的睡眠時間不容易被預估,孩子自己也不太會放鬆入睡,常要黏著或抓著媽媽陪睡,甚至敏感到媽媽偷偷離開身邊就驚醒大哭。針對這類型孩子,需要一邊做紀錄一邊觀察寶寶反應,記錄在哪種情況下孩子容易睡著,哪種情況下孩子百般不睡,睡前吃多少量、睡前做的活動、晚上醒來幾次……等等,大概記錄1週左右時間,有些父母慢慢就能抓出孩子睡眠規律了!另外,高需求孩子對於每一個儀式或情境的適應期較長,爸媽在建立睡眠儀式要有耐心,不要試個2、3天的輕音樂哄睡法無效,就急於變換另一種哄睡儀式。
4. 個性不易妥協
要教養個性不易妥協的高需求小孩,沒有必要一直硬碰硬,拿他最愛的卡通人物去引導他、去說服他,讓他學習卡通角色來建立好習慣。
另外在他不妥協時不要逼他,而是在他旁邊做你「想要他做的事情」,例如表演食物超好吃的樣子、幫玩具自動回到玩具窩中,不要讓孩子看出你在教育他,而是讓孩子去觀察去模仿,引發內在學習動機,這種「平行引導法」對固執的高需求孩子出乎意料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