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件事刻意訓練,孩子缺乏安全感
父母親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長大、在每個方面都能超前發展,但其實有些事太早教真的不好,像是戒尿布、戒奶嘴、強迫孩子獨立睡這三件事,刻意訓練反而會揠苗助長,恐影響孩子之後的發育和心理發展。
如何觀察孩子準備好戒尿布了?
戒尿布時機不宜早,2歲前後,開始讓孩子了解如厠觀念就好,不要刻意訓練戒尿布,更不要把戒尿布視為神聖使命,或聰不聰明的判斷標準。大人在嫌棄寶寶「含慢」,其實他們都聽的懂,當他一直被過度要求而無法成功的時候,他只會不理大人或尖叫暴走,反而延遲如厠獨立的時間。
戒尿布不只需要生理成熟,心智發展好了沒也很重要,你家寶貝準備好戒尿布了嗎?以下9大行為表現可以看出:
1.能維持2小時尿布乾爽
2.會表達大便、尿尿,雖然可能已經大小便下去了
3.對如廁這件事感到好奇、有興趣
4.會因為尿濕或大便了不舒服而要求換尿布
5.能夠理解並執行簡單的指令
6.渴望討人喜歡、喜歡被稱讚
7.會模仿大人或手足的上廁所的行為
8.有拉上、拉下尿布或褲子的動作
9.大小便會想要躲起來
【成功戒尿布,爸媽要做對4件事】
1. 定時帶孩子上廁所:可以利用計時器,提醒自己差不多該帶孩子去廁所了,如果時間差不多了,但孩子就是不願去尿,也沒有關係,可以提醒孩子,那我們五分鐘後再去。
2. 教導想如廁的感覺:有些孩子想尿尿會在那邊扭來扭去,當爸媽觀察到這些現象,可以告訴孩子這就是想上廁所的感覺。
3. 不要一直叫孩子去尿尿:這會讓孩子感到厭煩,也有壓力,很可能會養成孩子隨口就回答「不要」的習慣。
4. 面對「意外」要淡定:別因此而責怪或取笑孩子,戒尿布的過程中,最忌有任何的壓力,可以提醒孩子,「你這次忘記了,沒關係,媽媽知道你下一次會記得說的」
如何觀察孩子戒奶嘴最佳時機?
奶嘴通常是寶寶的安撫小物,一歲半前的孩子正處於口腔期,孩子需要藉由吃手、吸奶嘴來安撫自己,口腔期不滿足,未來出現問題情緒行為的機率會增加;但到了2歲之後,還在吸奶嘴,對寶寶的口腔發展,就有妨害。2015年Ferreira HR等人的研究發現,吸奶嘴超過兩歲,到了青少年或成年時,比較容易有抽菸的習慣。
如何觀察孩子口腔期已經成熟,可以戒奶嘴了呢?爸媽要掌握幾個觀察重點:
1. 孩子的飲食種類越來越豐富,接觸到的食物質地越來越多,已得到足夠口腔刺激。
2. 每天找奶嘴頻率降低,奶嘴變得可有可無。
3. 孩子情緒上來時候,可以連哄帶騙或用抱抱解決,不一定要塞奶嘴來安撫才不哭。
4. 自己會拿掉奶嘴來進行簡單語言表達。
5. 減少奶嘴的吸吮時,孩子並不會想要找其他東西來咬來吸。
6. 可以長達4小時以上不找奶嘴。
7. 喝奶可以用吸管不一定要用奶瓶。
(推薦閱讀:如何戒奶嘴、戒吃手又不傷心理?)
【讓孩子跟奶嘴說掰掰的方法】
當孩子和奶嘴正值熱戀期時,是很難分手的,因此要先逐漸減少使用奶嘴的時間,例如縮短到只剩下睡覺,甚至是晚上睡覺才會見面;或者讓奶嘴變不好用,例如從剪一個小洞開始,每週逐漸將奶嘴剪短,直到沒辦法用,就是好好跟奶嘴說掰掰的時候。另外也可以編個故事,讓孩子好好跟奶嘴掰掰,顯示自己長大。
最後別忘了,戒奶嘴對孩子而言是大事,所以在要準備戒的期間,別讓孩子的生活再有大改變,例如轉換環境!
如何幫助孩子自行入睡呢?
好多父母說,孩子都比較大了,很想訓練他自己睡,但有夠困難的,一到要睡覺時間,總愛亂想一堆有的沒有的。其實,這是正常的唷!因為隨著年齡增長,孩子的想像力會越來越豐富,遇見危險的能力也越來越好,而睡覺時,是他們認為最「脆弱」的時間,因此孩子想到唯一可以解決的方式,就是找爸媽保護。但是,如果孩子已經5~7歲還無法分房睡,就有點嚴重了,建議先瞭解孩子背後的行為,是否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力?還是真的有什麼其他生理及心理的因素,讓他無法獨自入睡。
【訓練孩子獨自睡5大方法】
方法1、固定睡眠儀式》不斷換哄睡方法,會讓孩子大腦無法適應
方法2、共同討論舒服入睡的方式》跟孩子討論出舒服的入睡姿勢,別逼他「馬上睡著!」
方法3、上床後不隨便下床》孩子上床後任何事,先待床上叫爸媽,避免下來走動而更醒
方法4、陪伴不陪睡》孩子一開始常會害怕需要有人陪,約定可陪伴但不陪睡
方法5、奬勵他獨立》告訴孩子自己睡也非常安全,並奬勵他長大了
最後提醒,在練習獨睡的過程中,一定有很多問題,例如孩子忍不住一直要找你,或期望你在房間陪久一點,或期望你早點進來,記得,既然討論好了,決定了,就別輕易改變原則,別讓孩子感覺有吵就有贏喔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