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老是要被提醒,一招管教最有效
A(ask)開放式提問:
常問孩子事件發生的順序、問他時間、問他東西該放的位置、問他東西該有的數量,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,可以增加孩子思考,減少情緒反彈;但是也要提醒家長問問題的口氣及方式,如果太過頻繁,有時會變成是一種嘮叨,久了孩子會厭煩,甚至會有反效果。所以盡量是以重點的方式提問,也注意口氣不要太過急促或沒耐心唷!
P(practice)習慣練習:
每個孩子都可能忘東忘西,最重要是要用鼓勵及練習的方式,把好習慣養成。
3.該做的事不做 → 運用強調法、提示法
孩子們很常該做的事不先做,先做想做的事,這時可以分兩階段訓練他,第一階段採用「強調法」,大人語氣和緩的提醒孩子哪些是該做的事,例如「該做的」回家要先洗手、「該做的」聯絡簿要拿出來、「該做的」吃飯要關電視,這些強調把孩子的專注力先引過來,讓孩子深刻連結,不要覺得在罵他,阻止大人自己陷入命令的口吻。第二階段則採用提示法,當孩子又開始拖拖拉拉、摸東摸西,這時可以反問他「該做的,回家要先做什麼?」「該做的,吃飯要怎麼樣?」提醒他去思考該做的事。
4.要人盯才做 → 獎勵獨立、好人卡
沒有爸媽愛盯,偏偏很多孩子就是要人盯在旁邊才會做,甚至有孩子沒有媽媽幫忙就不知道該怎麼辦。也有一些是要人家吼才會去做,或被盯被罵了還嘻皮笑臉的。如果你家是屬於這一類不能獨立的孩子,要跟孩子做約定,獎勵他的短暫獨立,例如跟孩子說,我先離開10分鐘,如果你能在我回來時寫單字四行,我就給你小獎勵,孩子只要能逐漸完成每個小任務,也會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,覺得自己也能做好,不用媽媽盯。另外也可以設立好人卡機制,告訴孩子你有三次可以請求爸爸媽媽幫忙,讓孩子學會判斷甚麼時候是真正需要找你的時候。
教這種需要「不斷被提醒」的孩子,就是要斷絕無效的指令,情緒化的指令,抽象的指令;有效的引導,理性的步驟化,具體又容易記的方法,增加孩子的反省能力,這樣才能讓你的孩子成熟長大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