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是難搞,而是高敏感,爸媽你知道嗎?
小玲在家是個很活潑、很愛表現的小孩,但,只要到陌生環境,小玲就像當機了一樣,變得很黏媽媽又安靜,家人認為是小玲太少出門了,因此媽媽排了幾個幼兒團體課,增加小玲的社會經驗。但沒想到幾堂課下來,上課時,小玲還是緊黏大人,活動時,小朋友都玩得很開心,但小玲就只是在旁邊觀察,且有時莫名地大哭,常令大人摸不著頭緒。最近,小玲甚至會抗拒出門,到人多的地方就很緊張,令爸媽相當擔心。
透過諮詢、觀察與遊戲評估,我們發現,小玲具有高敏感的特質,因此才會有上述的行為表現出現。高敏感是一種內在氣質,學者指出約有15~20%的兒童具有這樣的特質,他們的神經系統對於環境刺激很容易察覺並做出反應,因此會有下列的表現:
1.一點小事就反應很大
2.到新環境就好黏人,常有環境適應問題
3.有陌生人在就無法表現
4.一下子被要求很多事容易有情緒
5.感到事情很多就會產生情緒
6.不喜歡生活事物被改變
7.怕髒,手髒了就要洗、衣服濕了就要換
8.常抱怨衣服刺人、標籤或襪子縫線不舒服
9.在比較吵雜的環境中容易焦躁有情緒
10.別人看他,他就會覺得緊張不安
11.對於味覺、嗅覺或聽覺很敏銳
12.很容易查覺到環境中的細微變化
13.容易受到驚嚇
14.有事就先哭
15.很容易因為別人的情緒而影響自己的情緒
就因為這些行為表現,常讓大人覺得他們害羞、龜毛又難搞,但其實,當你懂他們,順它們的毛,你就會知道,和他們相處也沒有這麼困難。
與高敏感孩子相處的八大重點
1.建立好日常生活規律與順序很重要:減少變化會讓孩子有穩定的情緒
2.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觀察與適應很重要
3.同理並包容孩子的高敏感很重要
4.安排空白時間給孩子很重要:別安排太多活動或將行程排太滿,這樣孩子會負荷不了。
5.給予彈性很重要但也該設好底線:高敏感孩子只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適應,不代表他們就一定無法跟團體融入,因此不要過度配合孩子的要求,而喪失了孩子適應的機會。
6.教導解決問題的方法很重要:當孩子覺得有壓力、有壓迫感、刺激量過大無法負荷時,可以怎麼解決與反應,需要引導孩子知道。
7.教導情緒覺察與表達很重要:讓孩子知道如何適當,且即時地表達自己的情緒。
8.給予肯定與讚美很重要:只要孩子有小小進步,就該給予肯定。
小玲的媽媽剛好就是粗線條的特質,因此他一開始很不能理解小玲為何會這樣,在了解小玲和自己截然不同的氣質後,媽媽學會同理,並配合我們安排放手的速度,一起制定計畫,目標是讓孩子能自己上課,刺激的強度是循序漸進增強,包含的要素:時間長短、動機興趣、人數、同儕特質,在幾個月的努力下,她已經能自己獨立上課,當她飛奔在教室裡,媽媽是非常驚訝的,所以適應的時間因人而異,重要的是找到孩子適當的速度,過程是正向的,才不會揠苗助長,退回原點哦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