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斷提醒孩子尿尿,造成壓力,更頻尿
孩子本來白天已經不用尿布了,但突然之間白天變的很頻尿,可能剛尿完,結果10分鐘或30分鐘後又想尿,但尿量不見得很多,這類的孩子可能就是「小兒頻尿症」。
孩子頻不頻尿,爸媽怎知道?
*孩子明顯變得頻尿,且會導致學校和日常活動中斷
*平均15~20分鐘就會想尿,甚至可能5分鐘就想尿。
*高峰期發生在5~6歲,但3~14歲都有可能發生。
*每次的尿量可能不多。
*尿液的顏色、流量、氣味皆屬正常。
*可能會尿床,但尿的頻率不如白天頻繁。
*不會有尿失禁的問題(夜晚除外)。
*大便的習慣不會改變。
*不會有尿尿疼痛、灼熱感或肚子痛等
*通常伴隨有心裡的壓力。
小兒頻尿,有生理及心理因素
其實到目前為止,原因仍不明確,但學者一般認為和以下有關:
*膀胱過度敏感,尤其在天冷的季節會更明顯。
*感受到明顯的社交或情緒壓力。
*頻尿只出現在有壓力的環境下,壓力解除,症狀也就跟著改善。
*通常心理因素是導火線,例如學校適應、課業挫折或被欺負、感到壓力,另外父母爭吵離異、家中成員有人去世、或有新的手足、轉學也都有可能造成。
小兒頻尿,爸媽跟老師怎麼做?
從影片中,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老師和家長的處理方式,你也中招了嗎?
但,不知道你有沒有同理到片中孩子的感受,他的壓力其實很大!!
在有壓力的狀況下,更容易造成小兒頻尿問題,因此家長和老師的冷處理就變得很重要。媽媽認為孩子可能遇到問題,想跟孩子一起討論解決的策略,殊不知這樣卻強化了孩子的壓力;而老師的觀念有一點也是錯誤,其實對於頻尿的孩子,他們不一定是沒有尿乾淨,而是可能他的膀胱太過敏感了,醫學上稱為「膀胱過動症(overactive bladder)」。
兒童有膀胱過動症的比例大約是15~20%,男生比率較高,隨著年齡會逐漸下降,5歲大約23.0%,到了13歲約會降至12.2%。如果真的是膀胱過動症造成的頻尿,那麼白天膀胱的容量訓練、給予足夠的時間環境將尿排空就很重要,另外控制飲水量,白天規律喝水,越接近睡前就儘量不喝,會刺激排尿和頻尿的飲料也應盡量避免,例如含咖啡因、巧克力、柑橘類或碳酸飲料等等。大約有50%的孩子經由這樣的行為介入,都會有不錯的改善。
至於心理因素的小兒頻尿呢?
重點當然就是解除壓力源了,片中的例子,其實也許媽媽和老師自然看待,反而才是正解,因為孩子自己也會對於頻尿感到懊惱的,大人越不將頻尿看成一回事,孩子也就會越不在意,就心理層面而言,反而壓力解除,因此建議大人可以先都靜觀其變。真正該注意的是一開始造成頻尿的導火線,如前面我們提過的環境適應、課業壓力……等等,陪伴孩子調適這些壓力源,幫助放輕鬆,才是最重要的。
最後提醒各位爸爸媽媽,小兒頻尿症是不會有其他症狀,所以孩子不會抱怨尿尿有疼痛或者是有灼熱感,一般在7~12個月後會自行恢復。但如果孩子在經過行為的治療,和環境的改變之後,還是不能解決他頻尿的問題,或尿尿時有不舒服的感覺,尿液混濁,就建議盡速找泌尿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唷!